从“天人”视角看孔子与爱默生的思想的联系[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
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从“天人”视角比较了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爱默生的“人与上帝融为一体”的观点,指出了“天人合一”和“人与上帝融为一体”的相似性,提出了广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子 爱默生 天人观
一、孔子和爱默生简介
孔子(551B.C. - 479B.C.),名丘,字仲尼,英文译名为Kongzi 或 Confucius。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主要言论收集在《论语》里,孔子的学说在儒家经典作品“四书”中有详细的阐释与发展。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形式是“礼”。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作用。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爱默生的主要作品包括:《论自然》、《美国学者》、《神学院致辞》、《随笔I》、《随笔II》以及他的鸿篇巨著《日记》等。爱默生的著作对美国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学的独立与美国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作用。美国前总统林肯称誉他为“美国的孔子”。他的思想深受孔子作用,且拜读了不同版本的孔子的“四书”,并在著作中多次摘录和引用孔子的言论去阐释他的观点。在他的期刊《日晷》中爱默生引用了孔子的话:“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在他的日记中爱默生也摘录了孔子的言论:“朝闻道,夕死可也。” 在孔子和爱默生的思想体系中,都有一个超验的“天”(Heaven)或“神”(God)的概念。孔子的超验的“天”表现为“命”或“天命”,具有抽象性,爱默生则表现为“上帝”或“超灵”。因此,把人放在天人联系的中心是孔子和爱默生的思想核心。可以说,“天人观”是爱默生思想与孔子学说的一个完美的契合点。
二、孔子的“天人合一”观点
孔子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在他看来,人置于宇宙的中心位置,应该具有一种内在的道德力量和神圣的责任感。人的这种内在的道德力量来源于超验的“天”(一种冥冥中无行的神秘力量,独立于人的意志而起影响。),即人性乃天赋。可以说,人性是天赋充分证实了孔子的天人合一的观点。纵观孔子的“天人观”,天即是道德本身,人们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与天进行交流,达到人生的完美境界。在《论语》中,英语论文范文,孔子和其弟子子路的一段对话明确指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③孔子的这一言论有力地证实了人的道德源于天,天人能够合一。孔子认为,“天命”和“人道”是关系天人之间的纽带,既然人性乃天赋且具有内在的道德力量,那么人就能准确地知天命以达到人生的完美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境界。由此可见,孔子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不仅重视天人联系,还把人放在天人联系的中心。可以说,孔子成功地将神的世界带进了人的世界, 总结出“天人合一”的联系,对后世作用深远。虽然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强势冲击,但由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所演变出的和谐思想,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和弘扬。孔子的和谐思想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形式、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等问题的无比关心,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情怀。
三、爱默生的“人与上帝融为一体”的观点
爱默生在《论超灵》中写道:“最单纯的人在真心诚意崇拜上帝之时就变成了上帝。”①他认为,人和上帝是共同体,在心灵纯净时可以相互转换: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天性中都存着某种神性。“超灵”是爱默生哲学的支柱,它包含了爱默生对世界本原的根本看法。爱默生视宇宙为统一体,“超灵”就是统辖宇宙的唯一心灵,唯一意志,万物从中产生并相互关联。“超灵”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都有能力凭借直觉与潜在的“超灵”沟通。他坚信上帝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人们可以通过自然或人的直觉感知上帝,即人与上帝能够融为一体。爱默生的直觉的内省主要指道德情操方面,以此,人便可以达到与上帝密切交融的境界。在散文《论自然》中,爱默生写道:“站在空地上,沐浴在快乐的空气中,我仰头望向无尽的苍穹……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什么都不是,我看到了一切。全能的上帝之流在我体内流淌,我是上帝的一个颗粒,是上帝的一部分。”⑤他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可以直接地与上帝沟通以此达到完美的境界,更深层地体会普遍真理。和孔子相似,爱默生认为上帝就是道德本身,人能够感知体验上帝的存在以达到与上帝交融的完美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这种体验快乐的力量并非在于自然,而是属于人类,或是在于人与自然地和谐。”⑤时至今日, 孔子和爱默生的“天人观”对我们发展和谐社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并且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一凡,英语论文,等.爱默生集:论文与演讲录.北京:三联书店,1993.
[2]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一对个人主义的反思.北京:三联书店.1996.
[3] 刘胜利. 论语.上海:中华书局.2017.
[4]雷火香.论爱默生思想与孔子学说的契合.湘潭学院示范学院学报.2017(5).
[5] 爱默生.论自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企业.2017.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