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系开设中国文化课的几点思考[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英语系学生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英语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本论文首先以问卷形式调查我校这门课程情况,期望了解中国文化这门课程的近况以及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讨“任务型”小组合作型学习授课方式及以“中西文化比较”为主题的教学重点内容。希望找到相对合理的方式措施教授这门课程以达到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国文化;小组讨论;中西文化比较

一. 英语系开设中国文化课的近况

  过去几十年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已从提高语言能力扩展到提升交际能力并进一步延伸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文化交流,英语论文题目,中国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但由于英语教学中长期忽略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使得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很多文献和调查表明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英语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当前笔者工作的大外用英语开设中国文化这门课程已有四年。开课方式是必选课,开课时间是在二年级下半学期,选用的教材是自遍教材,考试方式是考察课。我校的自然情况是学生在二上有公选课中国文化课程,用汉语授课。笔者已教过一年中国文化这门课程,深知上好这门课不易。针对这门课程笔者以不记名的方式在二下的学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有178名学生参加。在问及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必要性时,有162名学生(近91%的学生)回答非常有必要,显然学生非常认可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在回答问题:您认为在二下开设中国文化课合适吗?有125名学生(近70%的学生)认为合适,英语论文题目,有22名学生(近12%)认为最好在三上开设,因为他们认为当前他们的英语基本功还不足以让他们随意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关于考试方式上,大部分学生喜欢写paper,而不愿回答封闭性问题,或是回答开放性、给学生独立发挥空间的问题。调查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要求和想法,同时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综合近几年学者对用英语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相关探讨,英语系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提高学生用中国英语而不是中式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的能力。(李涤非  2017)同时培养用贴近目的语的思维和语言习惯翻译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异同的感悟能力和文化共性的认识能力。语言学习最终目的不仅使学习者获得语言和语用能力,还要获得社会文化能力,提高外语学习者的“综合人文素养”,最终促进学习者的个人成长。(袁芳 2017)
  鉴于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笔者上这门课程的体会,认为课上教学重点应对教材中的每一话题开展中西文化比较为宜。课下鼓励学生搜索、阅读相关主题的介绍中西方文化的知识,这样即增加了学生对中西文化内容的知识,又通过对中西文化内容的比较,提高对比略论能力,在比较中略论不同文化的共性和异同,增进学生的思辨略论能力。

三.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和“任务型” 小组合作型学习相结合
  近年来小组合作型学习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的关注。“任务型”小组合作型学习是指根据不同准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通过完成教师精心设置的任务,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组内成员互动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任务型”小组讨论中,任务的设计和讨论主题是成败关键之一。在任务设计中,教师要清晰地知道任务的目标,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经历,要明确任务实施的步骤。讨论的主题最好是能挑起学生的兴奋点,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参与的热情就会越高。同时考虑讨论话题不可过于抽象。(范烨 2017)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的主导影响却并未因此而动摇。在每堂课的开始和结束,教师讲授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任务设计为基础,讲授过程也力求简要清晰,讲解的往往是结论性的重难点,对思维误区的点拨,以及一些共性的总结。(文/赵 婧 徐帆 2017)
  
四. 结论
     总之,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是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话题。把中西文化对比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已被学生广泛认可和接纳。采用课堂讲授和“任务型”小组合作型学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设计和讨论主题的选择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与探究。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