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如何选用课外文学著作[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黄睿(1989-),男,福建安溪人,广东省深圳中学教师,中学初级,探讨方向:英语教学论(广东 深圳 518025)。


    要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需要保证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外语文学著作可以起到增加语言输入、掌握大量词汇和组块(chunk),并发展语感能力的重要影响。[1]但是,要利用文学著作来进行外语教学,首先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外语文学世界中选择合适的著作,对这些著作按一定的标准加以编排,才能成为适于在课堂上教学的材料。在选择文学著作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哪些不同的文学著作?如何在教学中更充分地挖掘文学著作的价值?本文借鉴国外著名学者Littlewood的观点,为略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一、文学著作的五个层面理论
    Littlewood认为,一篇文学著作是由从低到高的五个层面构成的,读者阅读的时候关注的层次不同,就形成了对著作的不同视角。[2]这五个层面分别是语法层面、语体层面、内容层面、主题层面和历史层面。
    (一)语法层面
    文学著作是包含了大量语言结构的一种语言材料。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也是对有限语言结构加以创造性应用以达到交际目的的过程。从口头上的窃窃私语到书面的文学著作,其语言系统的核心都是统一的。
    (二)语体层面
    文学著作又是广泛应用各种语体的语言材料。到了这个层面上,英语论文网站,文学著作才跟日常生活语言多少现出差别。但是,文学著作的语体并不是脱离生活的,而是应用了生活中所有可能的语体,从最正式的到最不正式的。
    (三)内容层面
    文学著作又是由情境、人物、情节等构成的整体,这些都是文学著作用以表现主题的内容。人们出于消遣的阅读往往就是由于被著作的人物、情节等所吸引。
    (四)主题层面
    文学著作描写情境、人物、情节等内容,其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著作的主题。主题是作者看问题的视角,道德、亲情、友谊、爱情、荣誉等力量以及这些力量之间的冲突,都是文学著作经常表现的主题。他们往往隐含在内容之中,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
    (五)历史层面
    当我们把文学著作放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考察,这时著作就成了文学史或者作者的生活史的一部分。这就是文学著作的历史层面。
    二、选编外语文学著作应当考虑的五个因素
    (一)考虑外语文学著作的语言难度
    语法层面无需过多的讨论。在这一层面上,文学著作能为学生提供语法结构的许多实例,因此,可以称为语言技能教学和实践的基础,特别是以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伴随着一定量的语法解析和练习,以帮助学习者将所掌握的语言结构纳入其积极语库。
    语法层面要求课文在语法上的难度应当适中。为此,在外语教育的开始阶段,阅读材料可以是人为编写的,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并且使要掌握的结构频繁复现,以帮助学生内化。在较高阶段的教材里,尽管可以开始用简写版的文学著作作为教材,但结构的复现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准则(例如,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在叙述中使用了很多完成时态,可以用这篇文章来教授完成时)。顺便提一句,之所以我们一般不用古文作为教材,也是由于语言结构上的原因。语言结构既可以是通向文学著作的大门,也可以是阅读文学的阻碍,而且学生也绝不可能对语言上难以理解的著作达到任何程度的欣赏。理想的教材应当一方面在语言难度上(包括语体的难度)循序渐进,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关注点不断从较低层面走向较高层面。
    (二)考虑外语文学著作的语体特点
    语体层面对应于较高阶段的学习,这时学生们已经有能力注意到语体上的差别。因此,文学著作就成为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各种变体的载体。例如,学习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的用语、通过英国作家和美国作家的著作,分别学习英式和美式英语等。
    语体层面对著作选遍的意义,就在于要选用合适的语体。关于那些以掌握实用语言技能为目的的学生而言,要避免使用古体或者过于正式的语体。别的学生可能需要对语言的各种变体都有所接触,从最不正式的到最正式的,甚至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
    (三)考虑外语文学著作的内容与背景
    直到这里,我们还只讨论了文学著作的语言形式方面,即语言结构和语体。要实现上述两个层面的教学,英语论文,即使使用文学著作的简写本或者文摘(为教学目的而特别编写的)也并无大碍,甚至效果可能更好。因此,文学原著的独特价值,在于更高的层面上,即文学著作中塑造的情节、场景和人物。
    课堂外语教学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真实情境的创造。外语课堂是与自然语言赖以生长的那种语境(事件和情境)相分离的,在缺乏目的语语言环境的地方尤其如此。而文学著作恰恰能够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当读者走进文学著作中描绘的世界,以一个观看者(onlooker)的身份经历着著作中的一个个事件时,读者所处的真实情境也就随之虚化(immaterial)了。这些事件的依次出现为著作中的语言构造了一个独有的语境,从而使读者超脱了所处的课堂情境。文学著作、“假装”(make-believe)和口耳相传的逸闻(gossip)三者都是对人的生活故事的表征,能够使我们在想象中体验一连串实际上并未发生的事件。相对应地,语言教学中也有三种方式来弥补(作为语境的)事件并不能在课堂中实际发生的缺憾,那就是:通过讨论或者“聊到”这些事件(对应于gossip);通过角色扮演或者假装来模拟这些事件(对应于makebelieve);或者通过阅读文学著作来表征这些事件。
    外语文学著作为读者描绘的情境是一个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因此,文学著作也成为读者学习目的语国家相关知识的载体,并使读者在阅读中逐渐吸收该国人民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一般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文学著作也是学习目的语文化的一种方式,并且是对学习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延伸。反过来,要充分理解文学著作中描绘的世界,又必须在先前的学习中充分熟悉目的语国家的基本文化背景,因为文化正是文学著作创作的原材料。
    内容层面提供了这样一个准则:所选用的文学著作所描绘的世界,对学生而言应当是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并且他们具备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来欣赏著作。当然,许多文化特征关于大部分欧洲人都是共通的,一个欧洲人学习另一门欧洲语言时可能仅凭这些共通的文化特征就能理解一篇著作。但是在文化异同较大的情况下,要欣赏一篇外语文学著作,就必须了解一些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