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模糊限制语具有丰富的语义特征和重要的语用价值。模糊限制语的正确、恰当使用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得体。探讨发现,非英语系学生表达中模糊限制语的缺失会使语言表达不准确、不得体,甚至会导致交际失败。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语用价值;交际失败;模糊限制语表达缺失
引言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模糊语言的正确使用可使人类语言内涵变得更丰富、更灵活、更具表现力。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家G. Lakoff(1972)在“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模糊限制语:模糊概念的标准和逻辑的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模糊限制语”的概念。模糊限制语具有丰富的语义特征和重要的语用价值。模糊限制语的正确、恰当使用能够使说话人恰如其分地、有策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使其更容易被听话者所接受,从而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课题组成员在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非英语系的学生在英语表达和交际中存在对某些模糊限制语的过度集中使用、甚至滥用,而对另外一些模糊限制语则较少使用,甚至不用的现象。本文将重点研讨非英语系学生模糊限制语表达缺失现象的原因及对策,以期培养学生正确、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的能力,拓展必要的语用意识和跨文化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水平。 一、模糊的概念及其分类 Lakoff对模糊限制语的定义是建立在理想认知模式基础上的。他认为模糊限制语就是“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y)。[1]Channell则认为模糊限制语是“这样一种词或表达方式,它们的使用反映了说话人或作者对自己所做的陈述的真值的承诺程度”。她的探讨着眼于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即说话人能够通过它们来表达自己对话语真值的承诺程度。[2] Yule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话语怎样被予以理解的谨慎的注释性的表达,英语论文范文,如as far as I know所提供的某种信息”。 [3]Verschueren认为“模糊限制词直接限定命题内容,无须绕道评价命题的态度、认知或证据的状态,然而同样显示元语用意识。”他强调的是模糊限制语的元语用意识,即人们在言语应用过程中对意义所做出的不同顺应意识反应。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即在于它们本身可代表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认知或证据的状态。[4]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模糊限制语划分为不同的类型。Zadeh在《对模糊限制成分的模糊集论解释》中,把模糊限制语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直接修饰模糊词的,英语毕业论文,如Very, more or less, highly等,这类词不能用来修饰非模糊词,如不能说very desk, highly tree等;第二类模糊限制语是用来说明它们是从哪个方面对模糊词进行修饰的,如essentially, technically, actually等。[5]Kasper则将模糊限制语视为降级语,并进一步将其分为面子标记(如please, could等)、程度标记(如a little)、客观标记(如I’m afraid)、语气标记(如maybe, probably)、诱骗标记(如you know等)。[6]迄今为止,较有作用和客观的是E. F. Prince及其同事J. Frader, C. Bosk的分类措施,他们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和缓和型两大类。[7]何自然又将模糊限制语进一步分为四类:一是“对命题的真实情况做出变动”的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如almost, sort of, a little bit, rather, some kind of等;二是“限制变动范围”的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如about, approximately, essentially, roughly, generally speaking等;三是“指说话人对某事做出直接猜测或评价”的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如I’m afraid, as far as I know, I think, I wonder等;四是“指说话人通过引用第三者看法间接表达自己对某事的态度或评价”的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如according to , it is said / believed / reported等[8]。 二、非英语系学生模糊限制语表达缺失现象及原因略论 调查发现,中国的许多英语学习者由于缺乏真实的言语交际情境,而在使用英语进行必要的交际时会出现表达不得体,甚至是失误或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模糊限制语使用的缺失[9]或不恰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模糊限制语使用种类少且过于集中,并存在误用甚至滥用现象。 在表达模糊概念时,有些模糊限制语被大量地重复使用而另外一些则较少使用甚至不用。探讨发现,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中,非英语系学生使用最频繁的模糊限制语是直接缓和语I think, in my opinion, maybe;程度变动词some, many, almost以及范围变动词about。例如In my opinion, I think real name registration can really keep our phones safe.学生在此句中使用了两个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I think和In my opinion,在英语中被视为语言重复,属于模糊限制语的误用。再如,Recently, some people have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real name registration of mobile phone is necessary. Different people will offer different answers about this.此例中的some和第二个about都不是必要的,属于对模糊限制语的过度使用甚至滥用。另一方面,调查发现,非英语系学生很少或几乎不使用a little bit, sort of, approximately, essentially, roughly等,表现出非英语系学生使用模糊限制语种类的有限性和缺乏灵活性,从而限制了他们把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有效交际策略的能力。 2.缺乏足够的语境意识,不能准确、得体地输出语言 交际过程中,交际中双方的话语只包含部分要交际的信息,真正的意思往往是通过暗示、推论及依据语境和背景知识获得的,模糊限制语的性质决定了说话者的会话含义不是直接传达给听话人的,听话者必须通过语境和背景知识来推论说话人话语中的真正含义。跨文化交际中,为保证交际顺利进行,交际双方须对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双方文化规约及语言规范有大致准确的估计,如双方对此缺乏足够了解,在交际中过程中词汇的选择就须十分谨慎。在一种文化中适用的模糊限制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并不一定适用,否则就可能会引起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10]。调查发现,部分非英语系学生在中学学习英语期间,老师往往注重学生使用语言的正确性,如语音、词法、句法等,而忽略了对学生使用得体性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