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polysemy semantic is a complex cross language structure, is a dynamic system. In the escape process demonstrated cognitive linguistic conceptual process is a continuous but asymmetric characteristics. A verb ambiguity and semantic collocation ability and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a variety of simile escape closely related variants, showing that these escape process in the different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提要:多义词的语义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语言结构,是一个动态系统。在转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语言概念化过程具有连续的但非匀称特点。一个动词的多义性和语义搭配能力与该词意义的各种明喻转义变体密切相关,显示出这些转义过程中的不同认知和心理机制。 关键词:明喻、多义性、认知机制、转义过程 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化和范畴化是人的认识形成的一个活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在任何一个交际活动中都是通过对所使用的语言单位的相应理解来完成的。人的概念化基础是一个具有百科知识和语言知识特点的知识体系,如果对这一体系进行一定的抽象,所得到的结构就是人的认知构架。认知构架的结构通常是以许多节点以及点与点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的。位于表层面上的节点代表的是表明某一特定概念所必须的那些要素,位于表层面下的节点代表的是该概念可能的潜在的要素。在人的这一知识结构中有一个区域被概念化为“事件”,这一区域的认知构架称作“事件性构架”。所谓事件就是对于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及这些关系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和空间范围内的变化。事实上,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时间段或空间范围。正如W.Croft指出的那样,“被我们概括为事件的那种东西与客观世界中的物体不同,它并没有明显的准确的界线。”(1991: 159)事件的概念正是在对这种现象的观察中形成的,在语言的层面上这种现象主要用动词表达。С.Д.Кацнельсон认为,“语言可以解剖整个事件,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直到人为地独立出那些活的不能再分的成分。”(1974:69)对事件的理解可以用语言单位表征为行为、过程、状态或关系等,并可以用动词的相应语法范畴意义表达出来。 动词明喻转义是现代语言中词汇转义特别常用的措施之一。认知心理学把明喻作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用语言表达这种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措施。G.Lakoff把明喻确定为是一种认知模式,是一种概念化结构,这一结构的各个成分之间存在一种代换关系。这种模式折射出概念空间的某一个片段,传递给它自己的结构化程序,从而确定这一片段的概念化和范畴化的信息(1987:3-10,288)。在话语活动过程中,事件的概念化和范畴化是在现有的概念化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把明喻认知模式用作事件的理解工具表明了它能折射人的某种认知构架,并能最终改造这种构架。这种模式的具体化要求,在使用动词表达意义时其系统性范畴意义也进行相应的改造,所以明喻模式最终成为动词的功能范畴化的认识工具。因此,动词功能范畴化的明喻措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动词固有的范畴意义的变化。 动词的转义使得动词词义更加复杂,亦更加丰富,而发生转义的情况又是多种多样,除隐喻转义外,动词的明喻转义也是动词语义变化的一种主要形式。明喻转义是根据事物的相近特征,用一种物体或现象对另一种物体或现象进行转换称名,或在对事件的描述中用概念相同或相近的物体或现象相互替代。明喻转义具有一定的规则和有规律性的模式,依照这些规则和模式,词汇意义发生语义变化。关于多义词的明喻转义的这一特点,Ю.Д.Апресян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有规律性是明喻转义的区别性特征。没有规律的多义性是典型的隐喻转义。从另一方面讲,直接(近义)转义的多义性具有规律性,而间接(远义)转义常常是非规律性的。”(1974: 190)动词词义转义时发生的明喻型转义现象是词汇语义内部动态变化的结果。这种现象的语义转换机理是,在发生了转义的词汇语义中同时存在两个抽象语义特征:原始语义特征和转义后出现的新的语义特征。新的抽象语义特征表示转义语义的主要行为,原始语义中的抽象语义特征仍保留在词的转义语义中,但退居为第二位,表示与主要行为相关的伴随关系,如行为的方式措施、原因、结果、时间,包括行为时间的同时性、时间上的先后依次关系等。这种抽象的事件性认知构架决定了话语表达的结构,而词汇和语法意义的具体化,以及词汇和语法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组合,最终为各种各样的事件提供所有的习惯性语言表达方式。心理语言学探讨表明,当在单个的认知构架的基础上对某一事件进行明喻理解时,在该构架中凸显出来的只是那些必须成分,由于其最大限度的突出特征,这些成分要素在人的意识中占据了该事件的整个组织结构。与此相对应,在语言层面上表征出来的也只是认知构架中的这一部分必须成分。这样一来,按照“局部--—整体”这一明喻模式,在事件的语言描写的过程中进行概念化。认知构架所具有的凸显出不同参与者的能力决定了这一模式有多种不同的变体。用R.Langacker的术语解释,认知构架的这种凸显能力表现为背景和前景物像的关系(1991: 315)。概念化结构改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以前景化或边缘化的认知过程作为自己的基础。以俄语动词идти词义的明喻转义特点为例,该词的基本词义:人(或动物)在不借助交通工具或其他辅助性工具的情况下,沿着硬质表面进行的独立、积极的运动。借助于语义成分略论的措施,可以区分出下列语义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