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来词探讨概述
第一节 外来词的定义
《外来词》也叫“外来语”,“借词”。在汉语中,一般来说,留学生论文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汇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比较长时间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例如:“冰淇淋”,其意义和构成来自俄语“ice-cream”,但只是借其后半部分的音,前半部分则用汉语固有的语素翻译表示,成为一种混血儿语词;再如“卡车”只是部分源自它种的语言,“卡”的意义和语音形式是来自俄语 car,而“车”却是为了易于中国人接受而另外添加上去的语义标记(“义标”),是汉语的有语素,是另一种混血儿。它们都是已经在汉语中较长时间使用的,落地生根,真正成为汉语中的一个部分。
第二节 外来词的功用
外来词的出现与存在是基于功用的,没有功用,外来词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与必须。主要有三方面的功用:语言的,文化的,社会的:此外,还有心理上的某些功用。
一、 外来词的语言功用
外来词在语言的功用是主要的,也是特别明显的。它补充本族语言词汇的某些不足,强化了汉语复合式构词的趋向,促进了词汇的复音化,这是当然的。作为汉语的异质词语,同时也补足了本族语言构词措施以及能力的不足,并给本族语开辟了另种构词的新向方。在这方面特别值的是以下四类语言功用:
1.促进了附加式构词方式的发展。仿译词以及某些音译词,尤其是日语来源词语用汉语语素翻译很多西方语言的派生词,其中许多词缀由用意义近似的汉字确定下来了,这给汉语带来了一种比“-子,-儿,- 头”有更多实在意义的词缀或类词缀, 又是更新的构词措施。
2.催生了散性构词形式。单纯词从语素的角度看只有一个语素,无所谓聚散。但是如果从音节所可能对应的单音语素来看,这些音节所选用的汉字之间却是散性的,也即无意义联系的。无意谐音的音译词其选字的一个准则便是所选择汉字的字义中间没有意义联系,以免望文生义。由此角度来看,意译词内部是一种散性。而汉语固有词以及意译词,则基本上需要把选择的汉字(语素)在意义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并以此显示同词义相近似的字面义,所以这类词是聚性的。
3.巩固了字母形式的王子的地位。由于拼音形式和使用的拼音字母的外来词出现,汉语中也使用上同类或近似的形式来造词。
4.增加了新音素和新音素的组合进入汉语的可能性。音译词,特别是字母形式的直接使用,已经使汉语出现了一些新语音成分,具有可能突破汉语有一点儿封闭的语音系统。
二、 外来词的文化、社会与心理功用文化功用。
从文化的整体上看,外来词无疑是异文化的使者,可以给汉语社群带来异域百物风情和现代科技艺术。一个外来词往往可以开辟一个新的视野,打开一个新天地。所以外来词进入语言的现象是一个语言社群文化的发展、社会开放的标准之一。这种看法是从西方语言角度来提出的,未免失之偏颇。因为外来文化的进入实际上是通过外来概念的引进而实现的,而外来概念既可以用音译方式引进,也用意译方式导入。有比较多的外来事物或概念是很难用汉语固有的语素体系来表义的,而要准确而简约的意义,则是更难。从这个方面看,音译是不可缺少的,尊之为“异文化的使者”也是很恰当的。在历史上,俄语论文,每一次大的异文化输入的浪潮都伴随着借入大量的意译外来词,就是很好的证明。
第二章 汉语外来词的引进
第一节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引向因素
汉语借用外来词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门的开放,作为异域信息载体的外来词语同时涌入、大量进口,形成了汉语引进与吸纳外来词语的新高潮。正如美国著名的一位语言学家萨尔所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作用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新词也借过来。”汉语中从其他语言中来的大量新词就是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从汉语外来词吸收和引进的历史来看,汉民族的社会历史地位,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概念,汉民族的心理因素等的确发挥过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下几个方面:
1.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国家,俄语论文题目,在其他民族的交往中,汉民族文化曾广泛而深刻地作用着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语言,所以汉语是更多地输出词汇可较少地输入词汇。
2.汉民族传统文化观念中的“文化决定论”和“汉族中心主义”决定了对外来词的审慎态度。汉语吸收借词的历史有几个主要阶段:古代时(鸦片战争之前)、鸦片战争内后、改革开放时期、新时。
古代时没有那么大的外来词汇的流入,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汉族中心主义。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西方的入侵和一批有知识之士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活动的开展,外来词大量进入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汉民族的以我为中心的封闭性文化意识仍然发挥影响。对待外来词的态度,首先是抵制,抵制不了就改造,使之接近汉语乃至最后融入汉语。主要做法有:外来词的意译,意译表现着汉族人民的民族自尊感;采取音译兼意译的方式;音译加汉语语素。改革开放以来,外来词的吸收和引进出现了一些令人注意的现象。外来词尤其是音译外来词数量猛增,走进商店商场,你会看到铺天盖地的音译外来词直逼你的眼帘,具体情况已经在第二节中作了详细略论。出现了大量的仿外来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