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训练模式下的“俄语思维能力”培养[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口译训练模式下的“俄语思维能力培养

  口译是一种即席性很强的语言符号的转换活动,要求译者在无具体准备的情况下即刻投入双语转码的作业。针对这种翻译的不可预测性高校俄语教师应在口译课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俄语思维能力”,使其快速进入双语翻译的状态,且能够应用自如。一般而言,口译分为理解、记忆、表达三个过程,三者相辅相成,几乎同时完成信息的转换。针对口译必备的三个环节笔者尝试提出几种以培养“俄语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口译训练措施,以期更加有效地提高俄语学生的口译能力与水平。
  一、口译“理解”过程中俄语思维方式的形成
  作为口译的第一环节“本文由外语论文网收集整理理解”是指能够熟悉和听懂讲话者的语言,熟知讲话者国家的背景知识,即信息接收和接受的过程。而俄汉口译中所指的背景知识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中俄两国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娱乐、教学培训、社会焦点、流行时尚等多个方面内容。因此,俄语论文题目,在每次口译训练前教师可以开设“背景知识小讲堂”,利用5-10分钟的时间教授学生了解并掌握两个国家的相关文化习俗、思维方式、民族特点,及时关注一些焦点问题、热点新闻,并随时记下时事新闻的热点词汇、流行语等,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本族语和俄语的思维方式。这种译前准备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俄罗斯人的心理、想法、处事风格及思维习惯,为口译实践打下基础。
  此外,教师应教会学生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所指事物的异同。如俄罗斯人喜欢用数字“7”,俄语中由7及其相关的数词组成的成语居数之首;而在中国“9”是数字中的大数,有“九五之尊”的说法。再如俄罗斯人对熊情有独钟,而中国人对龙顶礼膜拜。俄罗斯人对白桦喜爱有加,中国人则对梅兰竹菊欣赏不已。文化上的异同反映出语言上的异同,语言就是文化,单纯地学习单词是不能够在另一种文化体系中产生意义的。所以,文化修养是学习俄语、形成俄语思维方式的基础和前提保障。在正式的口译过程中,理解并能够接收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有助于口译的准确性及时效性。
  二、口译“记忆”过程中俄语思维能力的提升
  记忆在口译过程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因为口译者从理解信息到表达信息的中间环节往往需要有一个时间间隔,有时可能持续长达几分钟,这就涉及到口译的记忆问题。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类记忆从结构上可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与原语听辨过程相连,而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则与原语信息、关键词的储存有关。
  1、瞬时记忆的思维训练
  瞬时记忆是对口译者听辨能力的检验,主要训练其俄语思维能力。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信息传递式的措施,即将学生分成5人小组,由教师说出一个俄语单词,并将该信息传递给第一名学生、第二名学生,直至第五名学生,之后由教师检查最后一名学生的口述信息是否准确,以此锻炼学生对俄语词的听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瞬时记忆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信息接续式措施,以班级为单位设定一个主题,展开单词接龙游戏。例如:以“我在商店里买了……”为题,由第一个发言者用一个俄语词作补充,由第二个发言者重复第一个发言者信息的同时再附加一个新词,以此类推,之后每名学生重复的内容不断增多,且在每次接续中都含有新信息,因此记忆和思维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在这种紧张、快速的单词接续中学生会逐渐形成用俄语思维的惯式,有助于他们对瞬时记忆的锻炼。随着学生对简单信息的重复记忆能力增强,可以过渡到一个词组、一个句子的信息重复训练。每次信息传递的过程就是学生用俄语思维的过程,它帮助学生建立起最初的信息记忆链条,构建最基本的俄语思维体系,俄语论文,形成口译训练的基础框架。
  2、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思维训练
  在瞬时记忆后应进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训练,这一环节的训练能够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俄语思维能力,使其轻松、准确地将原语的信息和关键词记下来,并进行相应的编辑和整理。在训练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关键信息,并培养其思考意识。为此,可以应用俄语“猜词”游戏进行相应训练。首先由教师给定一个词或指出一个事物,然后由一名学生作短暂思考,再用俄语对其进行描述,其他同学则选择一至两个俄语词“猜”出答案。整个训练过程主要考察学生的俄语思维能力,对关键信息的洞察力,减少学生在母语与俄语之间转换的过程,增加学生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效力。
  三、口译“表达”过程中俄语思维模式的达成
  苏联学者费道罗夫在《翻译理论》中提出了两条标准:“一是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二是译文应符合目的语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规范。”一个优秀的口译者要忠实地表达好一方或多方的立场和观点,用词准确恰当、语句简明易懂,必要时要求译文传神传情,且能够进行自然、流畅的口头表达。因此,口译的表达过程更加考验译者“俄语思维能力”。如何能够尽可能减少母语的“干扰”,避免“心译”的过程是训练的重中之重。解决该问题的最好措施就是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使其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到俄语,用俄语思考,用俄语表述,最终形成一种俄语思维模式。在口译训练中教师可以用俄语进行授课,除汉译俄训练外减少汉语的介入,保持一种俄语语境,帮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全过程用俄语交际。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为学生创建实践模拟场景,展开情景式口译训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俄语思维能力,充分感受口译的乐趣。例如以车站、机场、邮局、银行、企业为设定场景,学生以翻译的角色进行俄汉、汉俄的双语互译,实现双语间的准确转换。鉴于汉语是母语,学生应用自如,而俄语的表达相对较难,这一时刻便体现出学生在理解、记忆过程训练中俄语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影响。如果学生在整个口译训练中自身用俄语思维的能力切实得到了提高,那么在最后的表达训练中会得心应手,反之则会引起口译表达的障碍。
  在日常情景演练结束后,教师可以酌情增加国际会议发言、记者招待会、名人访谈等模拟训练。要求学生做好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的译前准备工作,在训练中将口译技能与相关知识自如地应用到模拟训练中,并在训练结束后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总结。这种实战演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相对真实的口译空间,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口译思维习惯。
  四、结语
  口译即口头翻译,其主要目的是把传译作为一种手段,把讲话者的信息准确无误而又快速地传达给听众。关于一个优秀的俄语口译人员而言,除了具备良好的俄汉语言功底,稳定的心理素质,还应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训练超强的记忆力及流利的双语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并养成俄语思维能力,因为在口译过程中理解为本、记忆为主、表达为实,万变不离其思维能力。俄语口译训练应以培养学生“俄语思维能力”为立足点,客观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为俄语学生毕业从事俄语口译工作打下基础。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