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的当代中国东北探讨[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因地缘因素,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苏联(俄罗斯)就开始探讨当代中国东北,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主要经历苏联时期和俄罗斯时期两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代表性成果问世。俄罗斯的当代中国东北探讨呈现出如下显著特点:探讨比较全面;注重第一手资料及中国学者的著述;建立重要探讨基地,形成稳定专业的探讨队伍;构建探讨理论体系;对一些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关注俄罗斯及其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的关系探讨;存在诸如探讨深度不够以及缺少长时段综合全面探讨的作品等明显的不足。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学术探讨;中国;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K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5-0065-04
  中国东北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并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而备受世人关注。近代时期,中国东北成为俄、日、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角逐的国际政治舞台,被称为“亚洲的巴尔干”。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东北一度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为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后,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如今东北是全国最大的石化基地和商品粮基地,成为东北亚各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地带。正因如此,各国学术界为探讨这一极具战略价值的地区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其中俄罗斯因地缘优势不但探讨成果丰硕,而且还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流派。以往学术界把俄罗斯学者的中国东北探讨的时段都放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如笔者曾撰文《论俄(苏)的中国东北史探讨》(于2017年第3期《史学集刊》,又被201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而几乎很少关注俄罗斯学者的当代中国东北探讨。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俄罗斯)学者就开始了对毗邻的当代中国东北进行探讨。笔者根据俄文文献,试对半个多世纪俄罗斯学者的当代中国东北探讨进行学理略论,把俄罗斯学者的最新探讨成果介绍给国内学界,希望本文对我国学者掌握俄罗斯的探讨动向有所裨益。
  一、主要成果
  在我们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俄罗斯的当代中国东北探讨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俄罗斯学者的探讨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时期,都有相应代表性成果问世。其主要成果如下:
  (一)主要作品:Л.И.克里木著《50年代在苏中经济关系发展中的苏联远东与中国东北》(符拉迪沃斯托克,1990)、Ф.B.索洛维约夫和Г.П.别洛戈拉佐夫主编《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东北:指南》(符拉迪沃斯托克,1989)、Л.И.郭洛瓦切娃著《1966-1971年中国东北的文化大革命》(符拉迪沃斯托克,1984)、З.M.穆拉扎耶夫著《中国东北:自然地理概述》(莫斯科,1955)、M.B.弗米切娃著《中国东北经济建设概论》(莫斯科,1956)、Г.П.别洛格拉佐夫著《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符拉迪沃斯托克,1987)、B.C.斯塔里科夫著《中国东北三省中国人的物质文化》(莫斯科,1967)、B.Л.拉林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东北》(符拉迪沃斯托克,2017)和《中国东北史(1945-1978)》(符拉迪沃斯托克,2004)、B.Л.拉林著《90年代上半叶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问题》(符拉迪沃斯托克,1998)和《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区域变化中的俄中关系》(符拉迪沃斯托克,2017)、A.Д.季卡廖夫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莫斯科,1996)等等。
  (二)主要论文:B.Л.拉林的《俄中边境与地区联系》,H.Г.维基洛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满族的状况》,A.Ю.比斯库洛娃的《中国的朝鲜族自治州》,A.Ю.沃尔科娃的《20世纪40-90年代的满族:人口、法学及文化方面》,B.奥谢波科夫的《俄罗斯煤炭向中国东北供应的前景》,E.Г.别拉娅的《中国东北的城市现代婚礼》,И.B.斯塔弗洛夫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东北民族地区实施的经济政策(1978-2017)》、《中国东北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趋势(1980-1990)》、《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1998-200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东北三省实施的民族政策:1978-2002》,C.Ю.普罗西维勒诺夫的《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大桥方案:近况与前景》,A.B.弗罗洛夫的《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三省的边境合作》,H.B.科切什科夫的《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历史民族概述》,Г.П.别洛戈拉佐夫的《80年代经济改革:浅析中国东北的农业综合体》、《中国东北农业综合体改革的新阶段(1978-1989):区域特点》、《黑龙江省的社会改革:成就与困难》,H.A.瓦西林科的《论1949-1982年中国东北人口的基本进程》,H.П.戈里金娜的《1980年代中国东北城市改革方针(以沈阳为例)》、《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中国东北工业发展的某些问题》、《中国东北的工业(过去的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进程中的东北三省》、《论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以后中国东北的工业改革》、《中国东北的工业化与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东北的工业改造》、《经济改革条件下的中国东北(20世纪80年代)》,Г.H.罗曼诺娃的《1980年代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的科技合作》、《90年代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关系的主要趋势》、《90年代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的经济贸易关系》、《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90年代经济关系的主要趋势》、《90年代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的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趋势》、《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与中国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90年代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苏联在中国东北工业化中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O.H.梁普琴科的《中国东北边境文化走廊的形成》,Б.И.特卡琴科的《图们江下游中国港口的建设和经营问题》,Л.B.扎布罗夫斯卡娅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中国东北》、《1950-1990年代中朝边界史》,Г.Б.杜德琴科的《黑龙江省东部是俄中经济合作的重要地区》,C.Ю.弗拉迪的《图们江方案与中国战略计划中的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等等。   俄罗斯学者的探讨成果主要问世于20世纪50-60年代中期、80-9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成果主要在这几个时间段问世是因为中苏关系处于相对友好和走向正常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执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对华关系还处于调整阶段;1996年,中俄关系迅速升级,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语毕业论文,俄罗斯极为重视对华关系。与此同时,由于俄罗斯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中俄毗邻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了极大反差,中国东北地区充满了生机活力。这些都促使俄罗斯学者把目光投向中国及中国东北地区。
  二、主要特点
  结合俄罗斯学者探讨当代中国东北的主要成果、措施、代表性观点及视角等等,笔者认为其探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探讨视角比较全面
  俄罗斯学者对当代中国东北的探讨涉及民族、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科技、宗教、对外经济关系、政治状况、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育、旅游、服务行业、环保、地理等多个领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东北的方方面面。
  (二)注重第一手资料及中国学者的著述
  俄罗斯学者在中国问题探讨上一贯注重第一手资料及中国学者的著述,对当代中国东北的探讨也不例外。在他们的著述中,大量利用了《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辽宁日报》、《哈尔滨日报》、《沈阳日报》、《东北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中国经济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黑龙江统计年鉴》、《吉林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年鉴》等第一手资料,以及《中苏友谊史》、《北大荒文学艺术》、《中苏经济贸易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成就(1949-1953)》、《中国东北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中国东北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建设》、《1949-1952年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中俄经贸关系》、《远东地区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黑龙江经济发展五十年》等中国学者的著述。
  (三)建立重要探讨基地,形成稳定专业的探讨队伍
  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探讨,拥有稳定专业的探讨队伍和重要探讨基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成立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探讨所,其重要探讨方向就是对中国东北历史与近况进行探讨。如在20世纪80年代该所出版了两卷本的《17-20世纪中国东北史》,第一次向国际史学界全面系统地论述了1949年以前的中国东北史,显示了其在中国东北历史探讨上的整体实力和地位。在该所成立之初,建国以来的当代中国东北也被纳入其探讨计划,但由于诸多原因,到80年代以后,该计划才真正开始启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该所已成为俄罗斯探讨当代中国东北的最重要探讨基地。近些年来,俄罗斯出版的几部有作用的作品均出于该所,如《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东北》、《世纪之交的中国东北》、《中国东北史(1945-1978)》和《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区域变化中的俄中关系》等等。正由于上述诸多作品的出版,造就了俄罗斯在当代中国东北探讨上一批专业的探讨队伍,如B.Л.拉林、Г.H.罗曼诺娃、Г.П.别洛戈拉佐夫、Г.A.苏哈切娃、H.П.戈里金娜、O.H.梁普琴科等。为了让俄罗斯学术界及时了解他们的最新探讨成果(其中包括当代中国东北问题的探讨),该所于1992年创办了学术载体《俄罗斯与亚太》杂志。
  (四)构建了探讨理论体系
  众所周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学术探讨,可以使所探讨的问题被论述得更具科学性、更深刻。在当代中国东北探讨上,俄罗斯学者也在尝试构建探讨理论体系,并提出了自己解读当代中国东北的理论范式。这主要表现在对改革开放以前30年间当代中国东北的探讨上。2004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探讨所出版了专门探讨改革开放以前30年间当代中国东北的作品《中国东北史(1945-1978)》。在该书序言中,作者们提出了探讨改革开放以前30年间当代中国东北的探讨理论体系,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苏联模式”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俄罗斯学者将1949-1978年的当代中国东北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1949-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6年、1976-1978年,论述了苏联社会发展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形成、发展以及解体的过程。
  (五)对一些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对所探讨的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是俄罗斯学者的学术传统,这同样表现在对当代中国东北的探讨上。如俄罗斯学者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东北在全国经济的地位问题阐述了看法,一致认为,中国东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工业基地,中国东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体制的形成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发挥了特殊影响。再如俄罗斯学者И.B.斯塔弗罗夫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东北三省实施的民族政策:1978-2002》一文中,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东北民族地区所实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政策进行了探讨,得出了鲜明的结论:“中国政府在中国东北民族地区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是旨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尽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承认的是,在中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得到了加强。因此,我认为,中国政府对待中国东北少数民族的政策整体上是成功的。”
  (六)关注俄罗斯及其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的关系探讨
  在中国问题探讨上,俄罗斯学者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关注中俄关系尤其是毗邻地区的中俄关系探讨。在当代中国东北探讨上也不例外,俄罗斯学者同样很关注俄罗斯尤其是其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的关系探讨,俄语论文,如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援助、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的经贸关系、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等等。
  当然,俄罗斯学者对当代中国东北的探讨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讨,尽管俄罗斯学者在当代中国东北探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以下两点明显的不足:第一,探讨深度不够。如前所述,俄罗斯学者对当代中国东北的探讨涉及各个领域,然而,多数成果探讨深度不够,处于浅层次的探讨阶段。这主要表现在,在当代中国东北的探讨上,俄罗斯学者出版的专门探讨当代中国东北某一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教育等等的作品极少。第二,缺少长时段综合全面探讨的作品。正是由于专门论述当代中国东北各行业的作品极少,所以既作用了俄罗斯学者撰写出长时段的黑、吉、辽省情史,也作用了俄学者撰写出长时段的当代中国东北发展史。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笔者通过与俄罗斯学者交流得知,他们正在大量搜集资料并着手撰写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东北史。我们期待着俄罗斯学者早日完成俄罗斯视阈下的这部作品。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