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罗斯诗歌创新的领军人物,一生经历了作用整个20世纪的几乎所有历史事件。而阿赫玛托娃又是这一代人中受难最重者,终其一生,厄运如影相随一般跟随着她,但她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移创作。她从少年时代开始创作,诗歌创作生涯达60多年,横跨20世纪前60年,写出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她的著作主要是爱情诗,除此之外,她的诗歌还涉及生活、死亡、忧伤、缪斯等,在她之前俄罗斯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她的诗可以与萨福的著作及莫扎特的音乐相媲美。经历坎坷,创作成果颇丰,在人民心中,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在文艺官眼里,她却是“荡妇兼修女”。然而历史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阿赫玛托娃在逝世后却迎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白银时代 阿赫玛托娃 地位 历史作用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都知道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那么月亮呢?月亮就是美丽的阿赫玛托娃。在苏联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丰碑中,安娜・阿赫玛托娃无疑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她已成为整个20世纪苦难缪斯的象征。1966年3月5日那个清晨不属于月亮,阿赫玛托娃因心肌梗塞突然告别了人世,享年77岁,活到这个岁数不容易了。生于1889年的阿赫玛托娃,在她百年冥诞的1989年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荣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一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以纪念这位“把人带进一个美好世界”的“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 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罗斯诗歌创新的领军人物,一生经历了作用整个20世纪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1914、1917、1937、1941――任何人都懂得,这些数目字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苦难深重的一代人,而阿赫玛托娃又是这一代人中受难最重者,终其一生,厄运如影随行一般跟随着她,但她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移创作,俄语论文网站,她从少年时代开始创作,诗歌创作生涯达60多年,横跨20世纪前60年,写出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她的著作主要是爱情诗,除此之外,她的诗歌还涉及生活、死亡、忧伤、缪斯等,在她之前俄罗斯从来没有这样写过。她 的诗可以与萨福的著作及莫扎特的音乐相媲美。 一、经历坎坷,创作成果丰硕 1912年春天,一本著名安娜・阿赫玛托娃的诗集《黄昏》在俄罗斯出版了。诗集一出版,阿赫玛托娃立即引起了诗坛的关注,《黄昏》诗集在读者中获得了极大的共鸣。 1914年3月,阿赫玛托娃的第二本诗集《念珠》出版。1917年9月,第三本诗集《白色的群鸟》出版。三本诗集出版后,阿赫玛托娃已经跻身俄罗斯一流诗人行列。 十月革命前后,阿赫玛托娃的思想经历了复杂的转变过程。作为一个沉溺“为艺术而艺术”思想中的贵族女诗人,十月革命对阿赫玛托娃的震动很大,最初她难以理解苏维埃政权的意义,感到孤独、苦闷和疑惑,相当长的时间内,她的诗作仍停留在个人感情的圈子里,甚至怀念已被现实粉碎了的旧日的梦幻,但她对祖国的人民的爱是坚定的。她没有抛弃祖国,拒绝和其他贵族诗人流亡国外,她仍然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1921年出版了诗集《车前草》,1922年《耶稣纪元》问世。在其后的一、二十年中她的经历非常坎坷。在莫斯科居无定所,长期寄人篱下,辗转为生,她的亲生儿子列夫因父母之过,一生中两次被捕,多半生在劳改中度过,30年代末甚至被判过死刑,做为人母的安娜・阿赫玛托娃,身心所遭受的苦难,非语言所能尽述!她一生与苦难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诗人,她曾两次遭到惯犯和半官方批判,长达数十年间不能著作,被迫靠翻译和探讨为生,然而,无论经历了多少苦难,无论祖国对她多么严酷,阿赫玛托娃始终不改其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她爱她的祖国,法西斯入侵苏联之际,她和她的人民一起,俄语论文,勇敢地走向电台,向世界人民揭露法西斯的暴行――在其他名人退避惟恐不及之时! 阿赫玛托娃是一个只懂得爱别人、爱邻人、具有宗教感情和信仰的人,她的诗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都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人类的良心! 20世纪30年代中期后,阿赫玛托娃都全力投入了诗歌创作。卫国战争期间及卫国战争之后,她的诗歌创作进入了新的活跃时期。卫国战争结束后,她的诗歌在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回到了早期创作的道路上,依然注重于写个人、内心的感受和历史命运的哲理思考,这与当时以马雅可安斯基创作思想为主流的社会主义诗坛大相径庭。1946年8月,联共(布)中央发布了《对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决议》,点名批评阿赫玛托娃是“与苏联人民背道而驰的,空洞无思想的诗歌的典型代表,她的诗歌渗透着悲观和失望的情绪,表现着那停滞在资产阶级贵族的唯美主义者和颓废主义”。她因而受到严厉批判,并被各级作协开除。直到1952年,才逐渐恢复名誉。历经磨难,诗人变得越加聪明,更加成熟。从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阿赫玛托娃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与早期截然不同,诗境大开。如果说她早期的抒情诗是与世隔绝的“室内爱情诗”,那么30年代中期以后,她的诗就好像是“敞开了窗户,吹进了时代的劲风”。 1966年,阿赫玛托娃逝世。而直到1987年,她的《安魂曲》才全文。 二、爱情诗:深刻的心理描写与非凡的艺术表现 读阿赫玛托娃的爱情抒情诗,心灵会受到震撼。在她的诗里,你可以阅读到女性强烈情感、处境和情绪等最隐秘的深处。尤其是她最初的两本诗集,可以看作是一个女性的日记。“在幸福和恬静中挪动……”“我爱上你,换来的是苦恼……”“命运欺骗了我,那无底阴郁、充满怨恨的命运”“我的头隐隐作痛……,心灵充满难解的谜……,几缕思绪折磨着我”“我应得的恶的奖赏……伴着我的只有哀伤……”。从阿赫玛托娃的这些诗句中我们感觉到女主人公面对爱情时的“高兴、苦恼、悲哀、害怕、祈求以及别离、背叛、忧伤、绝望”等具体的情感和具体的内心活动。就连她的丈夫古米廖夫都不得不这样赞叹:“阿赫玛托娃几乎涉猎了女性情感的所有领域。每一个当代女诗人,若要找到自己,都须学习阿赫玛托娃的著作。” 年轻的阿赫玛托娃的名字是与阿克梅派联系在一起的。阿克梅派开始为一个流派,是在1910年前后。把外部事物与内心感情紧密结合起来的表现手法是阿赫玛托娃对阿克梅派艺术的创新。她的诗意言简意赅,表达准确,散文般的诗歌语言无与伦比,不可替代。她的诗的大多为12至16行,虽然言辞不多,但每一首诗都有前因后果,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阿赫玛托娃确立了俄国抒情诗的短小形式。 阿赫玛托娃毕生都在创作诗歌。无论她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是在大清洗年代,还是在战争期间,她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1940年后,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有了“道路感”,诗境开阔,思想尖锐。有人这样评价她的长诗:《安魂曲》是一部具有人民性的著作。她采用了民间哀歌的形式,表达了在大清洗中成千上万的巨大悲恸。俄罗斯著名评论家符・维・阿格诺索夫在评价她的长诗时说,阿赫玛托娃的诗是自己时代的声音,她用自己的诗反映出俄罗斯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