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知识分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众所周知,德国知识界作为一个整体,在一战中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这个一向以理性著称的团体,在面对战争时,未能履行其作为“社会的良心”的职责。本文以德国知识分子为切入点,论述其在一战的爆发、一战的进程与一战的结束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文的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德国知识分子与一战的爆发。德国知识分子们在一战前大肆鼓吹战争万能主义,倡导日耳曼民族优越论,呼吁着德国“生存空间”不足等极端思想,不仅为当局对外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还利用其在社会上的号召力毒害着德国民众的思想,使得1914年德国举国上下都处于一种病态的渴望战争的心理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国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战的爆发。 本文的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德国知识分子与一战的进程。战争爆发后德国国内表现出了极大的战争热情,尤其是德国知识分子,他们有的奋勇参军,更多的知识分子则利用自己的文笔与智慧在后方为战争摇旗呐喊。他们不仅鼓舞国内民众,以振士气,而且在面对敌对国知识分子的指控时奋勇反驳,为德国战争的正义性进行辩护。德国的知识界在战争初年表现出了高度的团结性,然而这种团结性随着战争的继续开始出现动摇。一方面围绕着战争目标问题,支持战争的德国知识分子们开始出现分歧,这种分裂一直持续到战争后期,直至1917年祖国党的建立,支持战争的德国知识分子完全分裂。另一方面,随着战争的继续,一部分知识分子也开始重新思考战争的根源和结果。 本文的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德国知识分子与一战的结束。随着战争接近尾声,德国知识界在战争目标问题分歧的基础上,在要求以何种和平来结束战争时,完全分裂为两大阵营,支持广泛吞并主义目标的知识分子们要求“胜利和平”来结束战争,而温和派则主张“谅解性和平”。与此同时,虽然仍有很多知识分子在战争最后阶段仍执迷于德国战争的胜利并做着种种努力,但很明显这一派知识分子已经在走下坡路,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从战争中觉醒,走向反对战争的立场。 文章结语部分,通过德国知识分子支持战争的作用,反思知识分子这样一个承载着“社会的良心”特殊的阶层,应当肩负怎样的社会责任和具备怎样的品质。

【关键词】:德国知识分子 一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143
【目录】:

摘要6-7

Abstract7-10

绪论10-22

一、选题意义10-11

二、探讨近况11-19

(一) 国内探讨近况13-16

(二) 国外探讨近况16-19

三、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9-22

第一章 德国知识分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2-32

第一节 一战前夕德国知识分子与国内的各种极端思想22-29

一、德国知识分子的战争观22-25

二、德国知识分子的种族主义论调25-26

三、德国知识分子的反犹主义思想26-27

四、德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空间理论27-29

第二节 德国知识分子与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建立29-31

一、各种极端组织的兴起29

二、泛德意志协会29-31

本章小结31-32

第二章 德国知识分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2-58

第一节 战争初期知识分子为战争进行的演说与辩护32-46

一、战争爆发时德国知识分子高涨的战争热情32-37

二、德国知识分子为战争进行的演说和辩护37-42

三、德国知识分子与协约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战争42-46

第二节 战争相持阶段德国知识分子的努力和分歧46-56

一、知识分子参与“战争物资处”的建立46-48

二、德国知识分子为恢复士气的努力48-50

三、德国知识分子参与的“革命化”活动50-52

四、德国知识分子对于战争目标的分歧52-56

本章小结56-58

第三章 德国知识分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58-68

第一节 德国知识界的分裂58-61

一、胜利和平58-59

二、谅解性和平59-60

三、知识界挽救分裂的努力60-61

第二节 执迷与觉悟61-67

一、对战争执迷的知识分子62-65

二、从战争中觉醒的知识分子65-67

本章小结67-68

结语:德国知识分子支持战争的作用与启示68-74

一、德国知识分子支持战争的作用68-71

(一) 成为推动战争爆发和进程的鼓手68-69

(二) 对青年一代的作用69-70

(三) 阻碍德国及欧洲的文化发展进程70-71

二、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与品质71-74

(一) 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71-72

(二) 知识分子应有的品质72-74

附录:《知识分子的请愿书》74-77

德语论文网站德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