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联合培养项目中德语的课堂教学措施》----德语论文[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2/3联合培养项目中德语的课堂教学措施》----德语论文

摘 要: 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特点出发,对“2/3”联合培养项目中的德语课堂教学作了略论和研讨,德语论文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 德语教学; 对比法; 情景法; 双语法; 联合培养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对外语教学法理论的探讨和实践探究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尽管各国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对教学措施的探究方向却基本一致。那就是如何尽可能地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对象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浙江科技学院在2000年与德国汉诺威运用科技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协议,联合培养的学生前两年在我院进行基础阶段的专业学习,并进行德语强化培训,通过德方的专业和语言考试后,可以申请去德国汉诺威运用科技大学继续后三年的专业学习。由于我院学生在入学时没有德语知识,而到德国后将直接开始第三学期的专业学习,所以要求学生在国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德语基础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德语应用能力。本文将试图从该项目的特点出发,研讨和略论“2/3”联合培养项目中德语的课堂教学措施。
1. 教学对象的特点及教学目标略论
一定的教学对象和目标不仅决定着教学的层次和水平,而且决定其性质和方向,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明确教学措施前必须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客观的略论。首先,我们的教学对象为一二年级大学生,他们在中学学习了六年的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外语学习措施。进入大学后,他们选择德语作为第一外语,暂时放弃英语的学习。其次,他们学习德语的目标比较接近和具体。在语言方面,他们将在第二学年的三月份通过由德方教授主考的面试。面试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专业知识外,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同年五六月,学生将参加德语测试,难度相当于DSH考试(外国学生申请德国高校入学德语水平测试)。考试内容包括听力复述、文章阅读、综合语法和写作四部分。笔者在德国进修期间曾阅读了多份此类考卷,试卷十分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如听力复述、文章阅读部分的试题都是要求学生通过一段文字的表达来解答,而不是单纯性的选择和判断。另外,通过考试的学生马上面临的是在德国的留学生活。与他们原来的英语学习相比,学习德语的目标中应试的要求降低了,而实际应用德语能力的要求却提高了很多。所以在“2/3”项目中,德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对项目本身和德语教学对象、目标的略论,根据有的放矢的准则,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措施略论
2.1 对比法 
“对比”是短期外语强化教学中提高“优化率”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措施[1]。任何语言都有其特点,但也有共同点。在外语教学中不难发现,目的语中和母语相似的语法点较易被学习者掌握,而不同点则不易被掌握。笔者在德国下萨克森大学预备部听课时发现,欧洲学生对德语中某些(有别于中文的)语法点的理解比中国学生要快且好,这是因为他们的母语比中文更接近德语。近百年的教育心理学探讨表明,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会对新的学习产生作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迁移[2]。
当母语或已经学过的外语与正在学习的外语比较相近时,可以借助迁移的正向影响,加快学习进度。“2/3”项目中选拔出来的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外语的措施,因此,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英语知识,采用对比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汉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而拉丁语系语言(包括英语和德语)动词时态繁杂。我们在讲解德语动词的时态变化时,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如用助动词和第一分词或第二分词共同构成时态等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德语的时态构成。通过对比,可省去重新学习和解释这一语法概念的时间,而且用中文来解释中文中没有的语法现象往往事倍功半。又如,在讲解“spannend”和“gespannt”两词的区别时,可以很简单地跟学生解释其区别如同英文“interesting”和“interested”的区别。这样的对比对学生来说简单而且明了。
2.2 情景法 
情景法教学建立在视听基础上,所以也叫作视听法。古布里纳于1954年最早在法国提出了对成人进行短期外语速成教学可以采用视听法[3]。视听法主张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并且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和一定的情景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图像画面或声音刺激的状态下,根据提供的情景进行身临其境的语言训练。在情景法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通过幻灯、投影、录像、录音等教学设备让学生感受情景,产生想像和联想。这种教学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即将赴德国留学学生的学习德语积极性,增加他们对德国语言环境的认识。
一般来说,情景法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感知--—呈现情景,形成表象,产生联想;②理解--—深入情景,理解内容,掌握语言;③深化--—再现情景,丰富想像,记忆储存[4]。美国运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 D Krashen)在《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1985)一书中向我们提示了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影响。他在1983年与人合作出版的《课堂语言习得的自然思路》中指出:课堂要尽可能地接近自然,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可理解语境输入。
情景法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化,自然化。比如在学习如何在德国与人约时间的常用句型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录音,让学生设想出可能的语言环境,然后通过录像或幻灯的形式展示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他们使用的语言完全不同,最后让学生设想出特定的情景,分角色练习对话。不难发现,情景法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对话过程中他们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很自然地会应用一些已经学过的语法和词汇,从而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另外,在应用情景法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的影响。生生互动是我们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措施和认知结构,让他们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对话,相互传递信息,将有助于他们接受新的知识。
2.3 双语教学 
在外语课堂上坚持用目的语教学可以把外语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学生)、客体(目的语)和环境三要素维系起来。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是中介,也是目标物[5]。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目的语正好构成了最基本的语言环境,学生在用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理解别人用外语表达的思想时,所遇到的困难虽然体现在语言上,例如说话不流畅或词不达意,但实质上,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用外语思维时逻辑上的困难引起的。
表达不好,常常是因为缺乏按照严谨的逻辑对已掌握的语言材料加以组织的能力和习惯。双语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语言逻辑组织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高强度地听说外语,帮助学生形成直接用外语思考的良好习惯。另外,课堂上浓厚的用目的语交流的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黎巴嫩贝鲁特美洲大学的Richard Youkey指出:“学习一种语言,尤其在初级阶段,是一个养成新的习惯的问题……教师要做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新语言的新的习惯。”另外,用目的语教学还可以化解讲练的矛盾,教师的讲实际上是学生的练(听)。用目的语教学还可以进一步提供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交互过程。但是,目的语教学并不完全排斥用母语,适当使用母语不仅指用母语来表达意思,而且包括应用学习母语的措施,因为任何语言都是相通的[6]。
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教学组织者的个体行为,如同人的个性,应该具有特色。但是,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过程。笔者认为,适当地总结、概括及相互学习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秀英.对比在短期强化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与探讨,2000,(3):38-39.
[2] 皮连生,朱 燕,胡 谊.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 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 曾葡初.环境意识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德语论文题目德语论文网站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