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语文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国情感、意志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师责无旁待的责任。那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教育呢?
  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热爱祖国,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民族意识,德语论文范文,来源于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情感积淀,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2]而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我们的文本教材中,有着无数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范例,给人启迪,催人奋进,能激励中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3]在教学中,我们应摄取教材的情感内容,确立爱国教育的目标要求。有的课文描写了祖国美丽山河,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亲切依恋的感情,如郦道元的《三峡》,教学时通过朗读课文和利用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有的课文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我”与祖国合二为一无法分割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有的课文塑造了为国家富强而呕心沥血的志士仁人,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教学时可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而引发学生产生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思想,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而消除学生的这些不良心理,语文教师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使他们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努力为集体服务,把爱心、诚心献给集体。在教学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时,我就抓住奥茨认为自己是集体的拖累将要结束生命时,大伙毅然拒绝,最后奥茨依然独自走向茫茫风雪去迎接死神只为减轻队员负担的这一撼人心魄的例证,让学生去感受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在恶劣环境和生死关头,能够团结协作,甚至不惜为团体、为同伴献出生命的精神。接着再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使学生认识到个人是离不开集体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荣誉,为集体的成功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品质。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很多家长又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大多数学生过于养尊处优,在学习生活中很怕吃苦,做起事来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意志力很薄弱。而语文是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关键,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教学李森祥的《台阶》时,我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解父亲这一形象,从中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培养学生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我在教学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通过复述故事情节,让学生更为真切地进入人物内心世界,准确的把握人物形象,从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以激励学生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另外,语文实践活动课,我们还可带领学生去亲近自然,亲自体验和感受什么叫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即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外出远足或爬山,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回到教室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活动的感受和意义,并整理成一篇作文,把活动的感受和意义写出来,教师从旁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明白活动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要是坏习惯,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4]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渗透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每天练写一页小楷,在练写小楷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内在的品格,不断养成做事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余秋雨的《信客》时,除了认真略论文本内容以外,我还让学生着重把握信客这一形象,理解信客的所做所为,学习信客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不图小便宜、待人和气宽容的习惯。教学《〈论语〉十则》时,我让学生深入理解“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句子,认真品味其思想内涵,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材料中所蕴涵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5 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热爱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德语毕业论文,但现在的中学生,由于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一些人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更不尊重别人的生命。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科学的渗透生命意识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学习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时,我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一是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利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二是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是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从而启发学生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在教学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时,我让学生懂得生命关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在学习冰心的《谈生命》时,我教育学生明白生命是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是相生相伴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语文教学中相关生命教育的题材很多,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巧妙的利用这些题材,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的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5]
  总之,语文文本材料中所蕴涵的德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在这儿我就不再列举,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只是单纯地传播现成的知识,更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编写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2] 《国旗下讲话指南》第十一册漓江出版社
  [3] 《爱国主义教育100例》王桐,尹盛喜,范桂萍大众文艺出版社,1995年6月(2017年3月重印)
  [4] 《成功学读本》丁向阳中国人事出版社,2017年8月
  [5] 《当代教育新理念及实践》扶斌,罗明东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