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语教学中德育的几点思考[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儿童的德育观处于极不稳定阶段,极易受到外界负面信息的作用,所以要不断地强化正确的德育观。尤其是在儿童对正确的德育观产生怀疑时,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儿童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必须在此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入手,将普遍存在的德育问题放到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特殊的情境下略论,来研讨该从什么样的思想层面进行德育的渗透。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功利主义德育在小学语文德育中的体现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天语文课,教师提前来到教室,一位学生最后进来时轻轻地将门关上后才走向自己的座位。这位老师看到了,当即表扬了这位学生,并承诺将其考勤分多加2分。教师的本意是好的,学生的行为也是值得赞扬的。但此时台下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心理:一种是平时也习惯关门,但现在却不知道是关还是不关了?如果关门,肯定会有同学觉得其是为了2分考勤分,如果不关又丢弃了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陷入深深的矛盾中。第二种平时不关门,但觉得有分可加也开始关门。第三种觉得这位同学表现很好,应该向其学习。第一种心理会让学生陷入两难境地,而抱有第二、三种心理的同学虽然都会去关门,但动机却不同。这就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德育带来的结果。有人对这种功利主义德育进行诘难,如石中英教授在《“狼来了”道德故事原型的价值逻辑及其重构》一文中主要从两方面对功利主义德育进行诘难:第一,认为其逐利动机违背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本质。第二,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对道德原则的投机、怀疑,甚至抛弃。在我们小学德育的渗透中用回报、利己等来进行德育的时候,为了强化这种效果,教师一般要对好人好事的所有人进行奖励,这样不仅是为了体现公平,更是为了强化德育的效果。而事实上,真正的道德应该是自由的,应该是“内在于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来寻求精神上的高尚。小学阶段处于德育的启蒙阶段,也许空洞的、不利己的德育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许达不到德育要求的结果,但这并不作用我们进而很好地渗透给学生。因为德育是伴随人一生的,如果我们以这种功利主义德育引导儿童,德语毕业论文,必定会把部分学生引上歧路。而若将其作为一种精神上的高尚情操渗透给学生,首先是避开了引入歧路的二次纠正,其次是塑造一位不受利益诱惑而品德高尚的人。最终要形成这样一种社会风气,即把道德融入生活中,使道德成为一种作为人的条件反射。
  二、脱离生活世界的教育观在小学德育中的体现
  吕洋在《语文教育德育问题再思考》一文中提出:语文德育脱离生活世界,主要表现为语文德育回避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丑恶现象,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缺乏片面性,且语文德育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变化。从最近一篇《长沙八旬老人摔倒路人不敢相帮,两小学生将其扶起》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不得不深思到底是否需要为小学生营造一个道德相对规范的氛围。当今社会道德流失严重,如果将小学生完全地置于现实生活中,社会的染缸将让其无所适从,老师教育他们要助人为乐,而社会又教育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有很多家长也秉持这种观点教育孩子。从八旬老人摔倒的新闻,我们可以看出道德的最后一片净土存在于懵懂的学生之中,这是小学德育的成功之处。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道德流失得也越快呢?当然我并不是说社会没有真善美的存在,但负面效应永远大于正面作用。不能单纯地将小学生置于混杂的社会中。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性就体现在此,教师要积极地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洞悉社会道德流失方向及原因,对其进行归纳与略论,再将其呈现给学生。用真实的生活案例帮学生打好德育的根基,才能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
  三、非主流价值观与小学语文德育的碰撞
  非主流价值观是指被大众所不能接受的,认为异常的,不符合常规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物形象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被赋予不同的教育意义,在如今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非主流价值观似乎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最近“孔融让梨”折射出了教育困惑,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让”是一种道德要求,一种主流,一种无以回避的价值取向。“不让”所包含的自私难以被教育容忍,德语专业论文,但大多数人认为孩子没错,因为孩子说的是真话,让不让梨是个人的选择。道德教育不能教孩子说假话,也不能强制学生让梨。诚实是一种美德,礼让也是一种美德,当两种美德发生冲撞时,我们该如何选择?一般的评判标准是“利己”还是“利他”,传统价值观强调要“利他”,这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不让则变成了一种自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一些非主流道德观的碰撞,并做积极的引导,而不是肆意地扼杀。
  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用纯净的德育观来教导学生,而不是培养一批带着“利益”眼镜伪道德者。要用正确的措施来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轨,而不是将其丢入染缸之中。抛弃一些陈旧的、落后的观念,让德育与新时代的思想碰撞融合,这样才能将德育的精髓随着时代的脉搏传承到下一代的血液中。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县广州路实验小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