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1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当前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作用到了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根据多年的农村教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必须改进和加强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以下就是对农村初中德育近况的略论和对策。 一、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近况略论: 1、对德育重视不够,机构不健全。 首先,学校领导没有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对德育教育与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够,成效不明显。其次,学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项德育计划难以得到落实。学校德育的主要管理系统就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这样单一的管理模式,一般的任课教师虽然名义上有德育的责任,但实际上任课教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班级德育活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靠班主任一个人来完成。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会、团委等,但是这些组织往往是有名无实,很少组织活动。学校虽然都有年度德育工作计划,但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些计划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2、德育责任不清楚,相关工作者积极性不高。 倡导落实全员育人、大德育观的背景下,教师的德育观念日益淡化。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害怕承担学生问题带来的责任,工作中只管教学,不管教育,课堂上没有体现德育渗透,对待问题学生不敢管不愿管、放任纵容、很少主动配合管理班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推则推。 另一方面,班主任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挫折。教师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往往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较少,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在应试教育和重压之下,个别老师也出现了一些相互拆台的现象,给学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作用。 3、德育教育观念陈旧,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有待高。 面对教育形势的变化,农村中学的部分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素质不高,作用了德育的实效。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习惯以权威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采用强令式、指令式的教育方式,借奖惩权威,专制压服学生,德语论文题目,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视对学生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尊重,不善于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德育的实施。还有不少教师缺乏终身学习观念和自我提升意识,不能主动把握社会道德动态和道德信息,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不注重德育方式措施的改进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探讨,德育能力落后,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新要求。 4、德育教育网络脱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到位。 表现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与社会、家庭联系较少,不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影响。由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多为“封闭式”,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未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影响,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与失败。 二、落实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对策: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德育队伍战斗力。 (1)、加强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其管理素质。初中学校的德育干部,在德育工作中起领导影响,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正确导向,进行合理布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实施计划。因此,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德育的有关理论,探讨并学习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要求他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究与本校实际相符合的德育管理体系,用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的影响。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要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三是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四是要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活动,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带动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德育工作,生活是主阵地。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首先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准则。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入手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训导。如通过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等活动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从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讲粗话等入手,进行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子、互帮互学、献爱心做好事、为班级添荣誉等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这样由近及远,以小见大,才能使学生感到实在、亲切而对我们的德育工作产生好感和兴趣。 3、充分发挥情感陶冶法――长期培养,适时应用。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措施。所以,关于学校行政、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良的校风、班风可以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校风、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作用,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校风、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作用影响,德语论文网站,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影响。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4、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当代教育学理论提出: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德育的核心。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要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方法,然后以研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当然,道德评价的获得并非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所需要的是让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性。因而,实践锻炼还必须经反复进行予以强化,方能取得实效。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从个人来讲,作用到学生一辈子,从长远、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又是作用到国家将来与社会和谐的大事情。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位置,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维和措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