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探讨[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语文新课标将学校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德育 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措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内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但是在升学压力面前许多教师只看重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其实这是本末倒置。如此有知识的人只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悲剧人物。当今的社会越来越看重人的综合素质,因而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单一的传授知识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使德智相长。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肩负着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因而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大力进行品德教育,抓好德育渗透。
  
  一、注重情感熏陶,渗透�育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学著作,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充分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式的教学,利用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深层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最后一次讲演》,是要学生理解在白色恐怖下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一步激起少年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学习《春》要激发学生认识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德语专业论文,要使学生在充满父子亲情的篇章里,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从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二、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渠道,要利用教材,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小树立为祖国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语文教材中体现爱国主义的素材比比皆是。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梦赴战场,山河复归;辛弃疾的《破阵子》,写醉里看剑,梦回沙场,都表现的是诗人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第三册现代诗三首中的《母亲》一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母亲深沉的爱,学生通过学习会受到感染,在学习中自然地激起他们的丰富情感,与作者的感情融合,产生共鸣,这样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以及对父母长辈的深沉的爱。如《一面》一文中,通过描写作者与鲁迅先生的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而这一内容恰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训练的绝好素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作用、得到教育,从而激起他们热爱劳动人民、关心别人的高尚品质。讲授《中国石拱桥》、《核舟记》等课文时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独特之处,尽量找出教材中与德育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训练。
  
  三、作文训练,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上作文课时,可尽量选取与德育内容相关的东西进行作文写作训练,使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受到德育熏陶。如写《我的家乡》,学生通过对家乡自然风光等的描写,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可通过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关心他人、拾金不昧等典型事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四、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教之道,德为先。教师不仅要言传知识与道德来教育学生,而且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情操来作用学生。“教育无小事,师长无小节”,青少年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作用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强化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无论在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品行操守,还是生活习惯、言谈举止乃至仪表服饰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比如,要求学生不喝酒、不吸烟、不打牌,教师首先就应做到。以自己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原则作用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五、结合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经之一。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它能让学生对课内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扩大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满足和发展他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与习惯以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努力为国家的强盛而学习,它对才智出众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借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且渴望有机会展示,并获得同学们的认可、赞扬,以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他们也有长处,德语论文,课外活动就可以给他们创设展现自己另一面的舞台。我组织学生开展的“诗歌朗读比赛”、“�育故事演讲赛”、“书法比赛”、“小报、版报比赛”等课外活动,提倡贵在参与,发挥各自所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取得好成绩,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也赢得了教师的赞扬。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不断增强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其中进行的群众性活动和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又如,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使学生受到了关心、爱护他人及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教学时要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文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教师就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