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为何在二战前分道扬镳?[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国际社会对中日战争的爆现出了各不相同的态度,其中最为尴尬的则是夹在中日之间的德国。一方面,当时中德关系正趋高潮,中国政府特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刚刚结束对德国的访问,德语论文,得到了德国元首希特勒对于维护德中合作与友谊的亲口承诺。另一方面,德国与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政治上的联盟关系已奠定基础。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德国与日本签订“反共协定”,是指望日本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军事强国,能够在德国未来世界战略中助一臂之力,拖住苏联与美国。
  现在日本对华开战,与德国的希望南辕北辙,一旦日军陷入中国战场,日本也就失去了作为德国战略盟友的意义。同时,日本现在侵略的是一个正在供给德国战略资源的国家,中国如战败,不仅德国要失去一重要市场及在华经济利益,而且也将失去一“反苏朋友”。因此,德方对日本侵华很不满意,只不过为了“盟友”面子,只能宣称“中立”,但暗中依然采取了一些实际的援华方法。
  当时在德国内部,“亲日派”与“亲华派”仍在对华外交态度上分歧很大,即便是以戈林、戈培尔、里宾特洛甫为代表的纳粹党“亲日派”分子,虽然主张“联日”,但他们也不赞成日本将力量消耗在中国战场上。于是,他们不明确支持日本。
  日本政府对德国的这种态度很不满意,表明日方坚决反对德国介入中日冲突。7月28日,日本驻德大使东乡茂德拜访德国外交部,对德方不承认日本侵华是反共行动表示强烈不满。而德国外交部则冷淡地表示:德方对中日冲突无能为力,中日战争只能有利于共产党。
  8月10日,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再次赴欧活动,争取抗战外援,均无果而终。
  在日本的压力下,德方暗中同情中国的立场悄然改变。
  1937年8月16日,希特勒对其部下就中日问题表明了他的态度,第一,“准则上坚持同日本合作的观点”。第二,目前德国在中日之间应该保持中立,对中国仍然维持关系。
  1937年10月间,随着德日关系之增进,日本政府又向德方提出了新要求,要德方立即停止支持中国,并以中止“德日反共协定”相威胁。希特勒在日本要挟之下最后决定出面调停中日战争以解除德国之困境,德语论文网站,如调停失败则改变方式公开支持日本。于是便有了中日战争史上著名的“陶德曼调停”,调停以失败告终。
  严酷的现实摆在了希特勒及德国政府的面前,他们必须作出一个重要的选择:是要日本,还是要中国!进入1938年后,中德关系出现了逆转。2月初,希特勒改组政府,“亲华派”官员纷纷去职。一个完全纳粹化的德国政府在希特勒领导下对远东政策作出了新的决定。
  不久,在一次德国公司家会议上,针对公司界人士要求保持对华关系的呼吁,戈林的一位亲信作了如下“精彩”发言:“日本是东亚最强国家,只有日本有力量使东亚安定,目前中日战事中德国商务虽受相当损失,将来局面稳定后(也就是日本占领全中国后),商务必更可发展,于德国有益。所以,德国商人应该忍受暂时的牺牲,以求长久的利益。”这番话标志着德国实行“弃华联日”政策的开始。
  2月20日,德国宣布承认伪满,中国政府为了继续得到军火,维持中德关系,对德方的不友好行为保持克制态度。其后三个月中,一批价值3000多万马克的军用物资由德轮运至香港。
  随着德日关系的不断紧密,日本方面继续以各种手段向德方施加压力,逼德撤出在华军事顾问与停供中国军火。1938年4月27日,德外交部国务秘书召见中国驻德大使,通报了德国准备召回赴华军事顾问团的意向。主管对华贸易的戈林亲自下令,停止一切对华的军火输出。
  然而,就在德国决定踢开中国一心和日本人合作的时候,日本人却似乎并没有被德国的“诚意”所感动。
  1938年年初,克虏伯企业和礼和洋行与日本华北占领军签署过一项易货合同,以德国工业品来交换天津产的羊毛,赶走原来的生意主顾美国人,“分享”日本独占下的中国资源。但日方本着独占中国的原定宗旨,决不让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列强分享侵略果实。8月间,日方以军事需要为由,规定华北占领区原料农矿产品只能向日“满”出口,其间厂家也只准向日本企业订货,开展贸易。德国人被毫不留情地排挤出去了。
  此外,在中国所有日占区,德国人都没有得到任何优遇。希特勒万没想到他的亲日远东政策会落到如此的结果,使这个一贯“讲实际”的纳粹元首极为恼火。1939年8月22日,他在一次军官会议上对部下嚷道:“我发现,自从1938年8月22日以来,日本就没有和我们无条件合作过……我已决定同斯大林合作……”
  1939年8月,德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德国这一举措立即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日方通知德方将7月28日签订的德日“华北地区易货合同”,无限期推迟实施。这更加深了德国对日本的不满。
  德日关系的这种变化,让国民政府当局对恢复中德关系抱有了一丝幻想。但是好景不长,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军事同盟条约》正式签订。中德关系再也无回旋余地了。
  1941年7月1日,德国承认汪伪傀儡政权,翌日国民政府于重庆中德断交宣言。中德保持了10余年的友好关系正式终结,两国从此走向了二战中两个敌对阵营。
   (摘自《文史博览》)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