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味道与日本风[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无论是手工业还是机器制造业,但凡有人参与其中,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提到“制造”,德国日本的商品素以严谨、一丝不苟出名。德日两国在地理条件上颇有些相似之处,这两个国家生产的相机也拥有广泛的玩家群体。然而,仔细品味,他们还是存在着截然不同。
  笔者在德国北威州的威兹勒访问徕卡工厂总部时候,徕卡老厂边即有一个罗马人时代的城堡大门遗址,当地人曾经提道,那曾是罗马帝国的北部边境,被派驻到这里的罗马军人往往九死一生,被视为流放一般。即使在中世纪,这个地区的贫困也非今人所能想像。
  当地朋友请我参观由徕卡相机、徕卡望远镜、蔡司运动光学等十余家当地光学公司赞助的威兹勒光学博物馆时曾讲道,在中世纪,盐的价格十分昂贵,这里的居民因贫困而精打细算到每天吃饭时放盐,节约到使用天平精确称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十分严谨的民风。由于贫困而求生、由于贫困而养成的严谨的民族性格,使得这一地带在中世纪就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业发达地区。源自中世纪手工作坊中老技师们的代代传承,随着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工业化进程,手工作坊发展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光学工场,但是生产仍旧是围绕着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这样的核心人物而组织的,通过一代一代经验的传承,在哲学、现代数学和物理学最新探讨成果的辅佐下,不断挑战光学技术的极限,德语专业论文,获得尽可能极致完美的光学产品。
  以徕卡照相机的生产为例,在光学玻璃的熔铸过程中采用昂贵的白金坩埚,一块光学玻璃砖可以在生产出来之后需要静置二三年,以便让内部的应力充分释放出来,这样切削出来的镜片就会相当稳定,如若质检环节发现光学玻璃镜片稍有瑕疵即打孔销毁。这就恰好可以解释,为何在德国相机专利不可计数,德语论文,德国光学公司却规模总是不大的原因。
  进入大工业时代,德国光学工业引进了流水线等生产概念,引入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手段,引入了工业机器人等技术设备,但是德国传统的以高级技师的经验为核心的生产理念并未得以改变,例如徕卡企业的生产上至今仍然保留了老技师对每一枚镜片进行检测和研磨的流程,他们认为每一片机器研磨出来的镜片其实各有不同的“性格”,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发现每一枚镜片的独到之处,根据它们的不同“特性”继续手工研磨,这样生产出来的镜片才能是完美的。徕卡相机的玩家有句话:你不是徕卡相机的主人,你只是他的保管者而已。这句话关于大多数德国相机而言,都是适用的。
  反观日本相机,虽然十分兴盛,但其历史只能上溯到上世纪第二个十年,一批日本留学生从德国学成回国,创办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批光学公司。与德国不同,日本没有太多技术工人可雇用,当时日本的工业化进程虽然产生了一大批剩余人口,却多半只受过小学教育,甚至很多都是文盲,这对模仿德国光学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因此日本光学工业二战结束都未能形成气候。
  真正让日本相机扬眉吐气的是美国占领军带来的美式大工业生产的理念--通过标准化将其变成普通的标准件,将生产细化成即使文盲都能够操作的简单劳动,甚至通过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替代人工来降低成本,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将产品的出厂标准从“完美”变成“可用”,简单地说,就是通过OEM或者ODK方式多个品牌共线生产来、向第三世界转移生产、加大产品集成度、使用各种自动化设备等手段以降低成本,最终通过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用相机来扩大市场、用较短的寿命提升换代速度,利润的最大化才是终极目标。
  此外,很多人忽视了一点,日本光学工业的兴盛与之背后的财阀力量密不可分,二战后美军占领日本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未彻底清算财阀力量在军国主义发展中的影响,甚至将朝鲜战争所需的订单--包括相机订单--交予他们以扶持其复兴,财阀在强大的金融和制造业支持下集中各类资源发展光学工业的能力,是德国光学工业体系不可想像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相机工业中最重要的品牌--尼康,曾经就是大财阀三菱集团的下属公司,上世纪后半叶才被剥离出来独立上市。
  对德系相机而言,近乎完美的品质是其保值增值的本质原因。由于总体的存世量不大,几乎所有品种都有收藏的潜质,入手时可以选择一个品牌,常见的是徕卡相机,抑或蔡司(目前日本确善能生产的蔡司不算)、间谍相机美乐时、林好夫相机等等。而日本相机则不同,由于产量大、品质逊德系相机一筹,因此,收藏的重点可以放到上世纪70年代机械相机的黄金时期,若想有所突破,则可以考虑其试制型号。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