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高速公路有一半不限速。”在去往德国莱比锡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赛场的路上,德国当地的导游告诉记者。是的,德国政府有胆量放开政策,德国司机有胆量猛踩油门,不仅是因为这里的路况好,更是因为德国人对自己制造的汽车质量有自信。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以前,总是听别人说德国人如何关注质量,如何重视技能培训。这一次,来到德国,德语论文范文,来到莱比锡,来到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记者才真正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德国速度和德国品质。 德国制造的代名词:High quality(高质量) High quality是很多人对“德国制造”的一个最基本评价,同时也是记者到德国后获得的第一个美好印象。 然而,在二战后,情况还真的并非如此。 7月4日,在德国莱比锡市政厅举行的中德职业教育研究会上,德国联邦职业探讨所教授爱丽莎介绍说,1871年,德国人也是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廉价销售冲击市场。 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来自德国的便宜货通常被英国人视为不上档次的产品。那时候,“德国制造”一度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甚至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 “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学新词,用来区分“英国制造”。据说,“made in Germany”的另一种称呼就是“bad in Germany”。 然而,若干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到了1894年,德国制造业界已经可以骄傲地称,德语专业论文,“德国制造”比“英国制造”还要强。20年后,英国的罗斯伯里伯爵表示:“德国让我感到恐惧,德国人把所有的一切……都做得绝对的完美。” 时至今日,英国人也不得不承认,凡是印有“德国制造”的商品质量都特别好,在市场上也卖得特别好。因此,“德国制造”就在英国成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现在,“德国制造”不仅在欧洲,甚至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德国制造”那时的遭遇和最初起步时的“中国制造”还真有些相似。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企业的副总经理黄鑫告诉记者,从英国人对“德国制造”态度的转变,让他联想到了世界各国目前对“中国制造”态度的纠结。 黄鑫说,“德国制造”给“中国制造”的最大的启示就是,请中国的公司家设计、制造出“中国质量”来,请中国的产业工人从一只打火机、一个螺丝帽做起,用诚信和高品质把“中国质量”推向世界市场。 德国制造的生命力:innovation(创新) 每天傍晚从赛场回来,记者在宾馆驻地总能看见一些德国朋友悠然自得地在那里喝啤酒、聊天。 导游告诉记者,这些德国朋友就相当于中国的泥瓦匠,说得通俗点,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民工。但在德国,可千万别小瞧他们,他们的工资收入一点都不比白领低。 在德国,联邦政府严格规定:不同族裔、不同肤色的工人,都必须同工同酬。在德国,这种手艺人甚至非常抢手,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原因,能找到这些技艺精湛的技术工人已经不是件容易事儿了。导游开玩笑说,即使找到了这些工人,还要看人家高不高兴,乐不乐意去干,如果碰到工会组织罢工,在德国找个泥瓦匠都非常困难。 当前,欧债危机正逐步把欧洲拖入泥潭。这个时候还能有闲暇时间,如此自在地喝着小酒儿,德国工人真的很享福了。一位留德多年的华人告诉记者,经济危机之所以没有伤到德国的筋骨,关键是“德国制造”确保了德国在欧盟一枝独秀。虽说有不少公司订单有所减少,但德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却在逐步增加。虽然也有些公司破产,但德国的失业率是欧洲最低的。 德国联邦职业探讨所一位朋友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在制造业领域居世界同行领先地位的德国公司超过2300家。在2017年,德国研发经费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近3%,经济比上年增长3%,经济总量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事实上,德国很多政策已经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莱比锡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现场,选手们正以最新款大众汽车作为试件进行比赛。这些试件就是大众企业刚刚研发出来的新产品。 中国汽车技术项目选手杨广告诉记者,比赛前夕,集训基地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采购这种型号的汽车,却都没有找到这款车型。原来,比赛用的这款车是刚刚研发出来还未上市的2017大众最新款。 是的,德国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大众企业的一位技术官员告诉记者,大众企业将技术研发重点放在性能改进和环保节能上。自2017年以来,德国大众仅用于研发新品的投入就达137亿欧元。 “德国制造”这方面的经验关于“中国制造”而言,何尝不是面最好的镜子。 目前,中国制造业贡献出口总额的90%,可是,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用于研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不到0.8%,自主品牌公司增加值占GDP比重6%。而到2017年底,德国研发经费却占GDP比重近3%,自主品牌公司增加值占GDP比重19%。 事实上,中国不可能永远接受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现实,因为那是以对巨大资源的剥夺为代价的,“贴牌生产”让外国人拿走92%的利润,中国人却只能拿到8%。 相反,德国制造业都是利润率极高的行业。数据显示:德国制造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在德国对外出口的全部产品中,制造业产品占到71%。相比之下,近年我国制造业行业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呈逐年降低态势。 因此,“德国制造”给“中国制造”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德国制造的原动力:重视职业教育 高价格、高品质是几乎已经是德国制造的重要标识。 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赛场,德国最大生产设备公司制造商――费斯托企业全球教育总裁纳德尔・伊曼尼告诉记者,“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归功于德国的教育体系。 纳德尔・伊曼尼告诉记者,近年来,德国的大多数学生都被培养成了制造业的人才。 总体来说,德国只有30%的适龄青年上大学,而且在大学时期一般要淘汰近三成。哈罗市IHK证书机构负责人布颜・博斯介绍说,德国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分流:一部分有志于上大学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再学习4年,一直读到13年级,直接升入大学学习;另外一部分则进入职业学校,再读3年后就业,当然,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 这部分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入校后,要签订两份合同。一份是与学校签的培训合同,合同规定经过3年的培训,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第二份是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学生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合同规定,学生边学习边在公司中实习一定阶段后,开始获得工资收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探讨中心探讨员陈晓曦说,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同,德国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一说法也在赛场得到了验证。在世界技能大赛的展台前,德国人不但鼓励孩子从小就培养动手能力,德国的学校甚至还要求学生在展台前索要小礼物的过程中,学会和不同的人沟通和交流。 在赛场外,很多中学生和小学生拿着笔记本,一边向专家询问情况,一边认真做笔记。记者发现,学校给这些中小学生设置了好些问卷,这些答案既可以自己在现场找,也可以询问赛场内外的专家。 这和中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记者经常听到孩子的父母会这样对孩子说,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个危险,那个可怕。但在德国,记者听到的却是,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你就自己动手试试吧,这个可以动,那个也可以动,动坏了我们一起修。 德国对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职业,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要到公司学徒4天,到学校上理论课1天。“学生在职业学校可以将理论知识很快转为实践,这样学生可以找到很多乐趣。其次,学员也逐步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如表现好的话,还可在实习期后直接在实习公司由学徒转为正式工,省去找工作的麻烦。” 德国人比较实在,因为职业学校可以拿工资,而且还很快融入社会,所以大部分学生愿意上职业学校。而德国的大学学制相当于我国的本硕连读,学生毕业平均年龄27.5岁,而且有很强的淘汰率,所以大学的吸引力并不强。 同“德国制造”一样,德国的职业教育也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去挖掘、去探讨、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