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节期间的戈斯拉尔街景。(图片均由李天一 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在仿佛无尽的等待之后,这个漫长的冬天终于彻底过去了。中北欧的许多城市此时都会开办“春季市场”,人们约上三五好友在露天市场里聊天闲逛。然而,在德国北部的哈茨山区,有一个名叫戈斯拉尔的小城,则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每年的4月30日,德语论文范文,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小城都会举办一个特殊的节日,当地人称其为沃尔帕吉斯之夜,它还有一个更为外界所熟知的名字――女巫节。 戈斯拉尔女巫街上的铜像。 人们撑着伞在中心广场上的观看女巫节的音乐表演。(李天一 摄) 女巫城初体验 我来到戈斯拉尔时正下着小雨,天上乌云密布,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丝阴森的氛围。一下火车映入眼帘的便是城区里一座不算太高的山。戈斯拉尔三面被哈茨山脉包围,也是哈茨山区最大的城市。 戈斯拉尔城中充斥着浓郁的女巫元素,街上随处可见女巫的铜像,大概每隔50米就有一个女巫主题的工艺品店,就连一些家电商店里的玻璃上都挂着许多骑着扫帚的“小女巫”。商店门口大多摆放着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女巫娃娃,只需花几欧元就可以带走一个。 和其他号称“女巫镇”的城市不同,戈斯拉尔把女巫当作一种“文化符号”来看待,甚至在闹区专门为女巫开设了一座博物馆,展示女巫的各种造型和使用工具,还存放着大量有关女巫的历史传说。 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在2000多年前,哈茨山一到冬天就会有很大的雾,厚厚的积雪和饥荒笼罩着这一带,对当地人来说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那时候,人们只能通过焚烧垃圾的方式来度过这漫长的冬天。到了公元一世纪,每年4月30号这天晚上,传教士圣・沃尔帕吉斯都会在哈茨山最高峰布罗肯峰设宴招待魔鬼与巫婆们来狂欢作乐。女巫们骑着扫帚,围着篝火跳着舞,将一些粉末倒进篝火中,产生浓烈的烟雾,从而使人们产生错觉,以为春天到了,温暖来了。歌德就曾在作品《浮士德》中描述到了这样的场景:“巫婆们赶往布罗肯峰,麦穗儿绿,麦茬儿黄。”之后,这种行为便被沿袭下来,当地人会在每年4月30日晚上点燃篝火,化妆成女巫围着篝火跳舞,呼唤春天的到来。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参与到了其中。 穿过小城闹区,街道两旁的建筑让人着实眼前一亮。二战后德国许多城市经过重建,只有少量历史建筑保留完好,但在戈斯拉尔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的德国小城――这里有近1500座中世纪时期保存完好的半木式结构房屋。这里既有巴洛克式的旅馆,德语专业论文,也有哥特式的教堂,整座小城就是一座古建筑博物馆。 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许多房屋门上都挂有十字架和木柴。一位当地的老居民向我解释,这么做是为了抵抗巫术。早年间,人们还会在教堂钟声响起时“啪啪”地抽响鞭子吓唬女巫。这种习俗延续至今,每当女巫节到来,人们便纷纷将十字架、木柴和鞭子一起捆绑在门上。 寻找真正的女巫 随着天色渐渐变暗,从不远处的中心广场里传来的喧闹声彻底打破了小城以往的宁静。随着人流,我来到了今晚庆祝女巫节的场地,环顾四周发现许多饭店将装饰有女巫玩偶的桌椅全部摆在了广场上,餐牌上画着各式各样女巫骑着扫帚的形象。广场上有许多临时性的流动商铺在里面整齐地排列着。这些店铺的小贩,男摊主一律都是“魔鬼”造型,而女摊主就全是“女巫”。“魔鬼”们脸上涂满油彩,红脸庞黑犄角;而“女巫”的形象更加夸张,脸上涂着巫婆独有的绿色油彩,带着一顶挂满蜘蛛刺绣的大巫师帽。由于欧洲人轮廓深,当表情丰富的他们对你挤眉弄眼时,看上去还真有点吓人呢。每当游客走近细看时,他们就会热情地上来打招呼:“要尝尝这个吗?很好吃的哦!”我朝其中一个“魔鬼”按下快门,他突然“不怀好意”地要跟我收“入镜费”,“5欧元一张!”当然,他是开玩笑呢。 闲逛之中,广场正中心一家排着长龙的纪念品店吸引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前排坐了几个“女巫”正在为孩子们化“女巫妆”。有的妈妈甚至和孩子一起参与了这场“变身”行动。 不一会儿,从广场传来了欢快的音乐声,人们顾不得被雨淋湿纷纷前往广场中心观看音乐表演。乐手们身穿女巫服装,一曲接着一曲。游客们则撑着伞热情地响应着,几个拿着酒瓶的德国人随着旋律原地跳起了舞。我想为广场上两位打扮比较有特色的“女巫”来一个特写,其中一位却说:“我们得与恶魔一起,可以再找位恶魔过来吗?”我大惑不解,为什么非得要与恶魔合影呢?这位“女巫”回答,因为恶魔与女巫有着“不可思议”的契约,女巫正因为有恶魔才得以存在。 后来我和她们聊了起来,原来这两位“女巫”是这个城市里真正的女巫。她们白天有自己的工作,下班之后则会利用电子设备为人们算命占卜。她们告诉我,这座小城里的很多女孩都会占卜,不过真正能称得上“女巫”的人却不多。她们中一些人会前往伦敦等地专门学习天象学、塔罗牌,甚至还能得到一些权威机构,比如国际占星探讨院的认证。只有得到这样的认证后,才能被称为城里真正的女巫。 我想请她们帮我算一下,她们却摆摆手说:“今天是我们的节日,全天候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