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一时的德国总会[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本叫《二十世纪商埠志》的书中选样写道:“德国人具有爱群集的天性,他们在远东建立了许多德国人俱乐部,上海德国俱乐部即是其中之一。”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上海德国俱乐部(The Club Coneordia或German Club),又称德国总会。也有意译为协和总会(Concordia,是古罗马宗教所信奉的女神,象征和谐与一致),或音译为康科地亚俱乐部的。德国总会的建立稍晚于上海总会,地址曾多次变化。最初是在1865年10月20日,五十多个德国人在一洋行(Messers Oxford and Co.)内举行了筹建总会的会议,商讨建立总会的设想。1866年1月10日,德国总会宣布正式组成。开始因没有购买地皮和建屋的资金,德语毕业论文,俱乐部以每年二千两银子的租费,在今福建路和山东路之间的福州路南面租借房屋。1871年时,俱乐部得到五百元的捐助,得以在内部设立了图书室,其他设施因房屋狭小而无法添置。1877年8月,德国总会为了建造新屋,举行了全体会议。会上制定了寻觅大片空地的计划并选出了建屋事宜执行委员会。结果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空地,转而租了今四川中路广东路转角处的一所房屋,并一直维持到1907年2月。
  自建新屋的计划,在1896年时,曾由阿霍德(P・Arnhold)会长再次提出,可是这次却未能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过了几年,随着会员的增多,总会会员们觉得已非造新屋不可了。在1902年春的会议上,计划得到赞同,同时选出一个建屋执行委员会来专门从事此事。当时的总会会长斯丹泊海列厄斯(Stepharius)更是不遗余力地主持进行,结果又因财政的困难而暂时搁浅。1903年,由龙特脱(Lundt)继任会长,重提建屋计划。这一次他们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费了一番周折后获得了上海地产企业在仁记路(今滇池路)外滩的一块地皮,总会的建屋计划至此方能得以正式开展。
  或许德国人的另一个天性就是认真吧,既然打算建造一幢总会大楼,一开始就想建造得完美。为此,德国总会动了一番心思,设立了一、二、三名设计奖,凡是在中国、日本的建筑设计师都可以参加总会大楼的设计竞标。角逐的结果是,头名由倍苟(Heinrin Becker)获得。倍苟出生于德国的什木林市,曾就读于慕尼黑。1895年左右到埃及开罗呆了五年,1899年来到中国,1900年到上海来发展其事业。他在其设计被德总会建屋执行委员会采纳后即负责新屋的建造。总会新楼的内部装饰事项由曾是德国科伦市政建筑师的巴尔德苟(Carl Baedecker)负责。
  为了显得隆重,总会于1904年10月22日,邀请普鲁士王子阿特尔勃脱(Adalbert)亲临现场,为新屋竖下基石开始起建。整个工程经历二年多,到1907年2月4日完工,共花费了55万两银子。时人评价:“其俱乐部建筑在外滩的诸大楼中显得最为精美。”整个建筑内外都异常富丽堂皇,当时上海几乎没有比她更瑰丽的建筑了。她具文艺复兴时代建筑风格,仿意大利巴洛克式。共有三层,砖木结构,门外有俄国银行所送的漂亮喷泉,对面墙上装饰一幅由德国银行所赠的大型瓷砖画。随阔大的白色大理石台阶而上即进入底层。底层设立酒吧间、弹子房、阅览室和礼堂;二楼有餐厅、名为恺撒的舞厅、牌室和室内游戏室;三楼设置厨房等杂用房间。大楼内部布局良好、宽敞幽雅,装饰精致。酒吧间的墙上,安置一幅幅描绘着德国柏林和不来梅美丽风光的穹形壁画;天花板的装饰非常特别,一根根椽子上刻着精选的德文警句。礼堂里的色调是深土色,并用铜青和象牙两色来调剂;最有特色的是它高耸的拱梭顶和粗犷的厅柱,二者相交处又形成一种立角的顶,以其本色的艺术和所造就的气氛,使每一个进去的人都感觉到高贵和庄严。餐厅也很宽敞精致,墙上描绘着柏林、维也纳和慕尼黑的风光,一端放置奏音乐的楼座,内中的器具设备,件件显得精致合适。一座镶嵌着各地风景的木雕落地大摆钟更为引人注目。窗牖以五色玻璃为之。“在二楼餐厅内最能感受到其所产生的效果,日光透过无数块彩色玻璃进入厅内,显得异常瑰丽柔美。而在窗上,几乎描着一切国家的徽章。”(《SocialShanghai》,1907年)。另外,在底层弹子房内放置着六张球台供会员使用。
  会员大多是德国人,但并不以德人为限,其他国度的人只要符合德国总会的规定,也可申请入会。不过我们国人是不被列入申请者之伍中的。入会须交人会费,1866年时定为20元,每月还须付5元作为娱乐费。当时仅有87名会员,到1907年新屋建成时已达540人,但内有220人并不住在上海,只能称作“挂名会员”。
  开张那日,异常热闹,门前人头济济,会员们纷纷把大把钱币抛向街道以示祝贺,很为风光。但好景不长,几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8月17日,上海交涉员萨福懋奉令封闭了这所绚丽华贵的德国总会。总会封闭后,上海一些团体曾想获取其作办公之所,但外交部当时没有如何处置的具体办法。1918年1月,萨福懋会同荷兰驻沪领事(一战中,德国的事务委托荷兰办理)启封估价,鉴定接管。总会动产和不动产经核实估价,值价15万两银子。按理说,此时德国总会建筑已属中国政府所有。我国政府完全有权对这幢建筑如何使用作出安排,可实际上却一直让其空闭着,这其中另有原委。据战后德华银行清理处公布,德国总会欠该行28万两银子。因此,启封时已有总会抵押给德华银行之说法。再说那德华银行在一战时,地位并未确定,因此德国总会建筑虽被中国政府启封接管却只能让其空闭着。中国政府曾经打算将它租与卡尔登饭店,每月取银二千两,租期拟至战局终结时为止,也终因上述之因而使产权不明,因此也就无法办成。
  战后,中国银行收买该建筑作为行址,经营多年之后,鉴于房屋趋于陈旧,不适合再使用,便于1935年1月搬到汉口路营业部,打算将这所房子拆掉改建成大厦。房屋空闲的时候,曾一度作为伦敦中国艺术展预展的会所。到1936年正式开始拆毁改建工作。由于受战火的作用,拆毁改建工作时断时续,直到1941年,新的中国银行大厦才告竣工。原黄浦滩22号的德国总会建筑的面貌,至此只能从照片上去一睹了。
  后来又有一个德国总会的建立,但那没有什么名声了。在一战时,寓沪德人因我国宣战而成为敌对国居民。根据那时的规定,常常要到指定的地点报到。一战后,寓居上海的德人几乎全部被遣返回国。约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德人又陆续来沪。据统计到二十年代末期,寓沪的德人已有一千六百人左右,约和寓沪法人相近。于是又有德国总会的设立。此时的德国总会成为花园式建筑,座落在大西路海格路(今延安西路华山路)西南转角。那是一幢趋于现代样式的钢筋水泥建筑,外观比较简洁,远逊于一战前外滩的总会。内部设置酒吧间、餐厅、舞厅、弹子房等总会必不可少的设施。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入门的草地上竖立着从外滩移来的伊尔底斯碑。此碑原来竖在外滩公园旁,由德侨和德商行所建,是为了纪念德国炮舰伊尔底斯(Iltis)号。1896年7月15日,该舰在山东省洋面沉于暴风雨,死难七十七人。碑座上竖着其船的半截船桅,在1898年11月20日揭幕。一战时,德语论文网站,法国和德国也是交战国。到一战临结束时,寓沪法人由仇视德人进而采取实际行动。1918年12月3日凌晨,法国士兵和平民约四、五十人,悄悄到黄浦滩,以绳系于此碑的柱子而把它拉倒在地。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借此机会将纪念碑的底座全部拆除,将半截破船桅弄到工部局储物处收存起来。一战结束,德人将纪念碑重建于赫德路(今常德路)上。约在三十年代中期,又将纪念碑迁入到德国总会的草地上。二次大战时,德总会再遭封闭之运。到二战结束,成为上海美国海军总部部址。解放后,改作上海国际俱乐部。1990年2月10日,由于院内要新建28层的贵都大酒店,此总会楼被拆除。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