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17年9月28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邮政集团的市场化改革道路迈上了新的台阶。本文旨在总结世界邮政体系改革成功典范- -德国邮政的历史改革经验,德语毕业论文,希望能折射部分中国邮政集团未来的改革蓝图。通过略论德国邮政的历史,了解到法学先行,政府支持,渐进式所有制改革和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是促使德国邮政成功改革的几大突出因素,同时把握欧洲一体化历史机遇,大规模并购也是其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邮政 改革 德国邮政 历史经验 借鉴 中图分类号:F 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德国邮政改革前夕及背景(1646年―1989年) 德国邮政系统的建立可追溯至1646年,最初的德国邮政服务于政治。后此邮政系统开始被允许进行商业物流和信息传递。二战结束后,1950年联邦德国开始接管德国邮政(Deutsche Post),成为政府机构,之后的几十年,德国邮政发展了部分银行和传媒通信业务,这也为未来Deutsche Post的业务划分埋下伏笔。然而,作为国企,当时的德国邮政机构和人员冗杂,德语论文网站,连年亏损,同时低下的工作效率业已无法满足德国经济腾飞后带来的物流需求。德国邮政体系的改革呼声渐长。同时,作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推手,德国政府为德国邮政能在未来竞争中取得先机,必须对邮政体系进行改革[1]。 二、邮政改革一号法案通过(1989年- 1995年) 1989年7月,邮政改革一号法案通过,德国邮政的组织架构被重组,管理及运营模式产生根本性变化,具体有以下五点: 德国邮政局被分割为三大板块:德国邮政服务、德国邮政银行、德国邮政电信;运营与监管分离,即政治与管理分离;三大运营板块分别建立管理董事会进行市场化管理,同时建立一个监管董事会直接对三大运营板块的管理董事会负责;企业关于客户的关系由公家性质向私人性质转变,在客户关系层面进行改善;打破原德国邮政电信端口垄断。 三、邮政改革二号法案的股份制到IPO(1995年― 2000年) (一)改革历史及重大发展里程碑 1995年的邮政改革二号法案通过。德国邮政正式成为股份制企业。二号改革法案依然比较渐进式的,1995年改革时股份都由政府掌控,在经过至少五年的国有控制经营,政府再逐渐退出公司。这是德国邮政开启私有化的标志,并为未来完全自由化邮政市场做好准备。也正是1995年的第二次邮政改革,开启了德国邮政从政府管理,持续亏损的公司转变为一个具有极强盈利能力的国际物流巨头的序幕。 第一,自身邮政物流体系效率优化。1996年通过大规模投资,德国邮政开始现代化和重组包裹中心,大大提升德国国内物流效率。以邮件的数据为例:一是90%的邮件自动化办理业务。二是95%的德国境内邮件1天内到达收件人所在集运中心。三是99%的邮件2天达到目的地。四是原有1000个邮件网点被83个现代化邮件处理中心替代。五是原有网点手动分类邮件后85%的邮件自动化机器分类。另一个极大的改变是减少了几万个工人,人工成本大幅下降,德国邮政的利润也在这段时间大幅攀升。 第二,大举并购:先后建立欧洲快递网络和全球性的快递网络。1997年,在提升了德国境内邮政物流效率后,德国邮政开始对外扩张。随着1999年欧盟即将实现货币一体化,欧洲跨国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德国邮政顺应时势开始建立覆盖欧洲的物流品牌Euro Express,并着力打造国际化物流体系。 1999年德国政府将持有的邮政银行的股份售与德国邮政,开始集物流与金融于一身。 2000年在第一次邮政改革的11年后,Deutsche Post AG上市,出售其29%的股份。逾14万雇员认购企业股份,总认购额是计划募集资金的八倍,被认为国有公司私有化的成功案例。5月邮政银行完成收购DSL Bank,资产达到1390亿欧元,成为德国首屈一指的大银行。 第三,德国邮政1997年之后的大举并购是有其特定思路的:即有目的性的收购国外企业或者与国外企业合作,稳步扩张物流范围。其主要目的是建立覆盖欧洲的物流体系,也打造其全球战略,同时由于物流服务同质化严重,德国邮政也有意识地使自身物流服务异同化和综合化,提升附加服务价值。 (二)基于财报的改革成效数据略论 第一,人工成本大幅下降。1996年至1998年德国邮政员工人数呈下降趋势,减少近三万人。同时人力成本的和物流效率的提升是1996年至1998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第二,收入利润增长�n眼,并购规模效应明显。德国邮政在此阶段利润与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成本的控制与规模的提升。物流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规模效应明显。这些一系列改革与并购使德国邮政转亏为盈,并成功上市。 四、优化与扩张的二重奏(2000年- 2017年) 2001年的年会,也是上市后的第一个年会,德国邮政确定以成为世界第一的综合物流与金融服务商为目标,继续着其扩张和并购步伐,最终形成了收入超500亿欧元,净利润超过20亿欧元,员工超过45万人的超级巨轮。在2004年,德国邮政旗下德国邮政银行上市,成为当时德国历史上最大的IPO。 (一)并购 2002年末,全资收购DHL。DHL成立于1969年,航空快件是其全球首创,开启了国际文件航空快递时代,从成立到全球扩张不到十年完成。当时的DHL拥有71,000名雇员,国际物流网络覆盖220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再次启动并购。收购英国物流商EXEL。EXEL也是物流巨头,旗下11万员工,覆盖135个国家。同时EXEL是一个专注于重要客户的物流服务商。 (二)优化 1997年开始,德国邮政的扩张步伐令人应接不暇。但是企业管理层并没有盲目的好大喜功。自2002年开始,德国邮政提出STAR项目,包括:1)实现统一化品牌2)协同销售结构3)标准化产品系列4)整合现有网络5)最优化成本控制。STAR项目意图标准化全球物流服务架构,大幅提升了品牌形象和企业价值。至此,德国邮政进入多次并购后的消化优化阶段。同时,德国邮政将企业德国境内快递物流业务放入DHL品牌旗下。 (三)角色转变- - -真正的市场化企业 2017年6月,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出售其所有德国邮政的股份。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是德国联邦重要的政策性银行,至此,在IPO五年后,政府不再持有德国邮政的多数股份,53.8%的股票为自由流通股。 (四)职业经理人执掌德国邮政 2017年,执掌德国邮政18年的Klaus Zumwinkel因税务问题辞职,Klaus Zumwinkel并非邮政系统出身,其毕业于沃顿商学院,曾在麦肯锡工作,1984年担任Quelle AG的CEO,1990年,德国邮政局开始第一次改革时被引进德国邮政的管理董事会并出任CEO,在此位置18年,可以说是德国邮政改革后一系列运作的主要推手,德国邮政十几年的并购扩张,管理层的思路清晰,并购成效显著。德国邮政改革成功,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五、历史总结 德国邮政是国企改革的经典案例,其很多方面都是值得中国借鉴的。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思想和模式都与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 (一)法学先行 德国邮政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是来自邮政改革地一号法案。这关于当今中国邮政改革很有借鉴意义。首先,在1989年的时间点,联邦德国接手并运营德国邮政局四十余年,机构冗杂,既得利益群体庞大,自发的改革浪潮不太实际,此近况与中国邮政具有相似之处。所以法令先行,为德国邮政改革定下市场化路线的总基调和发展模式,其次,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德国邮政原有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最后,法案也为德国邮政理清自身庞大资产结构起到决定性影响。万事开头难,法案的总方针关于当时的德国邮政有着极高的指导价值。 (二)政府扶持 德国邮政的改革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正如前文提及,德国政府将原德国邮政局债务放入拆分后的电信企业而非德国邮政,并且在德国邮政1996年重组网点和现代化物流中心时,德国政府在德国邮政裁剪冗余人员的养老金等一系列问题上给予了重大帮助,为德国邮政轻装上阵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渐进式所有权放开 德国邮政的改革在资产所有权上改革是缓慢而渐进式的,这跟德国政府担心国有资产流失有关,同时这也是国企改革最敏感的议题之一。德国政府先将资产理清,分部门管理,待有成效后成立股份制企业,等待德国邮政发展壮大后IPO,然后退出。同时预留五年缓冲期,保持政府对国有资产和改革后的国企在缓冲期的绝对控制权。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私有化道路上,保守主义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对比苏联激进而不合时宜的变革,最终带来了混乱。 (四)历史机遇 德国邮政以并购作为扩张方式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机遇。首先,欧洲一体化的起始自1957年德法等国参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其后其他国家陆续加入,至1985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拟定1992年实现劳动力、资本和货物自由转移。随着货币一体化的临近,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经济往来方兴未艾,但留给德国邮政铺设物流框架的时间已然不多,并购是相对较快铺设网络和获得客户资源的方式。其次,由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由来已久,各个国家已经形成了很多初具规模的物流服务商,若以自身资金重新铺设网络和招募人员并进入市场中与这些物流服务商竞争,成本高,风险较大,并且极可能两败俱伤。 参考文献: [1] 胡仲元.德国邮政监管对中国邮政改革的启示[J].财经界,2017(12):112-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