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的一天,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等待,我收到了来自德国著名学府――拜罗伊特大学的签证。那一刻,我想起了亲爱的母亲和长眠在地下的父亲,想起了《家庭》和《家庭》读者给予我的关心和支持。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1999年,父亲患肝癌住进医院。这年恰逢我参加高考,为了不作用我的学业,母亲毅然挑起了照顾我们父子的重担,整日奔波于单位、家庭和医院之间。高考前夕,我特别想父亲,母亲平静地告诉我:“你爸爸前几天到北京治病去了,那里的医疗技术好,你就放心吧,你爸爸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暗地里下决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给病中的父亲带去惊喜,给辛劳的母亲最好的回报。 1999年8月20日,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在经历了高考、报志愿后,我终于盼到了和父亲相见的日子,没想到父子相见却是在殡仪馆里,是在为父亲举行的迟到的葬礼上。 原来,所谓“父亲在北京治病”的日子里,病魔已经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母亲为了让我安心复习,顺利参加高考,独自一人强忍悲痛,将实情隐瞒了我整整50天。在那段日子里,母亲用她博大的胸怀,请亲戚朋友、我的老师和同学共同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1999年11月上半月版《家庭》,以《大难袭来时,有母爱的大树高耸入云》为题,介绍了我的这段经历,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许多读者打来电话或发来信件,表达对我们母子的关心和问候,《家庭》播撒人世间的浓浓爱意温暖着我们,助我们母子度过了那段最不幸的日子。 当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刚刚走进大学校门,我便收到了来自广东、黑龙江、天津、辽宁等地的《家庭》读者的热情来信,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到几十封,一时间,我成了学校收到信件最多的学生。那一封封来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关心和鼓励,给饱尝丧父之痛、远离家乡之苦的我带来了无限温暖。 最使我感动的是广东珠海一名叫罗艳鲜的女孩。中秋节来临时,她给我寄来了精美的广东月饼,叮嘱我别想家;逢年过节,她给我邮来贺卡和吉祥物,并送上美好的祝福;她还每月省出100元寄给我,一直到她结婚。后来,我们失去了联系。在这里,我想通过《家庭》对她说:“艳鲜姐,你好吗?在遥远的德国,洪途祝福你和家人一生平安、好运相随。你听到了吗?” 我的母亲刘淑姿是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善良、勤劳、坚强,用羸弱的身躯为我铺平了通往名牌大学的坦途。当年,母亲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广东饶平一名叫林晓珍的女孩寄来的。善良的女孩像女儿一样关心我母亲的身体和生活状况。2002年5月12日母亲节,她在给我母亲的信中深情地写道:“刘姨,我很想很想见到您,希望您有机会来饶平……每年的母亲节都祝您快乐!”时间长了,母亲和她成了好朋友,她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经常写信请教我母亲,我母亲则像对自己的女儿那样和她谈看法、讲人生。在我母亲的鼓励下,林晓珍与一名军人喜结连理。2004年6月她结婚时,我母亲买了精美的韩国产头花寄给她。 《家庭》让我们母子结识了那么多好心人,我深知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所有关心我的朋友,才能不辜负母亲的良苦用心。在校期间,我努力学习,不仅获得了奖学金,德语论文题目,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还获得了为数不多的“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颁发的《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上大二时,我选学第二外语――德语。2004年4月份,我将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语言等级证明寄给专业对口的几所德国著名大学。6月份,我参加了德国大学入学语言等级考试,获得了满分,可以免口试。 从7月份开始,我先后收到德国齐根大学、彼勒菲尔德大学和拜罗伊特大学的入学录取通知书。8月末,我终于拿到去德国的签证。 在即将离开家乡赴德国留学之际,8月30日上午,我和母亲来到父亲的墓前告别。在绿树环绕的花园公墓前,我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请您快保佑妈妈早日找个伴吧。”母亲责怪我:“洪途,你爸爸要生气了。”我说:“妈,不会的,德语专业论文,否则爸爸就太自私了……”真的,我觉得母亲太不容易了。我多希望她晚年过得幸福些啊!随后,我把即将出国的喜讯告诉长眠地下的父亲,请他放心,并保证出国后一定学业,学成后报效祖国…… 就要离开祖国了,想起家庭杂志社的各位叔叔阿姨,我是那样的依依不舍。此时此刻,我想通过《家庭》向那些曾经关心、帮助过我和我母亲的好心人表达深深的谢意。谨祝《家庭》――名副其实的全球名刊,能够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快乐和温馨,并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挚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