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对德国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态度使德国文坛产生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雅各宾主义,德语论文范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努力实践自己的文学理念,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雅各宾主义 [中图分类号]:I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法国大革命不仅对欧洲大陆的政治历史造成了全方位的深刻作用,而且对1789年后德国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发展也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启蒙运动过程中,文学特殊的教育功能被一致大力推崇。这种统一局面在法国大革命的作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不同的思路、思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其中有着三股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发展方向:歌德与席勒代表的古典主义;施莱格尔兄弟与诺瓦利斯领军的浪漫主义以及为一批革命民主人士所推崇的雅各宾主义。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出发点就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否定与拒绝。歌德与席勒强烈抵制法国大革命,特别对 “在德国通过艺术手段促成类似场面”的尝试持有异议。因为他们认为德国的民众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然而,他们并不反对社会变革。相反,他们认为德国的市民化变革是必需的,而且是迫切的。他们只是希望这种变革能循序渐进的引入,而不是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实现。与此相应,他们赋予文学以特殊的使命。他们倡导文学应该改善民众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在此基础上,社会与政治层面可以同时通过自身的改进而不是通过暴力破坏,实现最终的改良。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道德素质的改善提高是社会政治变革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古典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文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席勒看来,人道德素质的改善只有通过人本性本能与理性本能的协调统一才能成为可能。社会的弊端以及法国大革命走向歧途正是由于人本性本能与理性本能的分裂酿成的恶果。 浪漫主义作家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与古典主义作家歌德、席勒的观点是极为接近的,他们也反感效法法国大革命而在德国进行建立美因茨共和国之类的革命活动。他们同样从道德层面出发而排斥法国大革命,但他们的主张并不排除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批评。在对社会现实的批评方面浪漫主义作家其实是同古典主义作家站在同一立场上的,只是他们遵循了不同的文学理论与选择了不同的文学实践走向。古典主义作家仍然恪守启蒙运动时期对艺术社会功能的基本要求。浪漫主义作家则打破这一陈规,奉扬文学艺术的自主性。尽管他们保存了反对文学艺术政治工具化及文学市场法则从属性的自主性要求,但是他们更多的是隐身于想象的王国,专注于艺术形式的创新或是讽喻性的即兴创作。这就不可避免的更多是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其成果也就自然至多是高品位的艺术构思。浪漫主义文学追求的目标在于弥合艺术与生活,有限与无限,当前与过去的脱节,简而言之就是以生活的艺术化来代替政治化。启蒙运动时期把中世纪贬抑为阴暗蒙昧的时期。而浪漫主义则喊出了“回到中世纪”的口号,同时将视野转向了梦想的主观世界,以此塑造出一个与可鄙的现实世界对立的诗意王国。这种艺术构想反过来又深深作用了浪漫主义作家的自我理解。他们承继了狂飙突进作家对天才的膜拜,强化了其中的主观与非理性元素而进一步神话了艺术与艺术家的影响:“最初作家与布道者是一体的,之后的时代把二者分离了。真正的作家永远是布道者,正如真正的布道者永远是作家一样。”事实上,把艺术吹捧为宗教以及这种过分抬高艺术家身价的表述不过是浪漫主义作家对自身政治上没有话语权的一种心理自我安慰而已。 同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家不同,奉行雅各宾主义的作家是法国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他们寄希望于在德国也发动类似的革命运动。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雅各宾主义者是因为他们的政治理念与政治见解效仿于当时法国的雅各宾党人。事实上,雅各宾主义者主要是由一小部分知识分子反对派组成的。他们试图在密切探讨讨论法国革命动向的同时,把革命的火种引向德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认为文学艺术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批判古典主义作家的理想主义理论与浪漫主义作家的自主性的同时,德语毕业论文,雅各宾主义者倡导一种入世主义哲学。在他们看来,文学应该启示民众认清社会生活与社会体制的不公,提高民众的自我意识,唤醒他们投身革命行动的热情。他们所倡导的文学要求内容与形式上能够与读者的意识水平紧密相连。狂飙突进运动者所构想,的大众性被德国雅各宾主义者进一步深化,同时与对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支持相结合。 总之,法国大革命对德国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态度使德国文坛产生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雅各宾主义。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抵制与排斥,雅各宾主义对法国大革命仰慕、推崇。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文学理念,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乃至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Wolfgang Beutin, Klaus Ehlert: Deutsche Literaturgeschichte. Von den Anf?ngen bis zur Gegenwart[M], Stuttgart;Weimar, 2001, S.256-280. [2]Rüdiger Safranski; Romantik -eine deutsche Aff?re[M], Frankfurt am Main, 2017. [3]Hans-Jürgen Schmitt; Romantik. I. [M], Stuttgart,1974. [4]Thomas Carlyle: The French Revolution: A History[M]. The Modern Library. 2002. [5]范大灿主编,《德国文学史》第三卷[M],译林出版社,2017。 [6]余匡复,《德国文学简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