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清西学东渐在中国由传统社会转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19世纪下半叶,清廷以“熟悉洋务、洞彻边防”为主要标准选拔了一批驻外公使。晚清驻外公使是近代中国较早走向世界的官员群体,由驻外公使撰写的出使日记成为晚清西学输入的途径之一。驻外公使在向国内输入西学的过程中,承担了守门人的角色。他们身处西方,各种信息纷至沓来,西语毕业论文,令人眼花缭乱。通过权衡各种信息,驻外公使保留其认为重要的西学信息,并将个人思考连同西学信息一并写入日记,这也意味着出使日记的内容不免存在“失真”现象。出使官员将日记咨送总理衙门后,总理衙门将部分日记刊刻发行,供高级官员参阅。民间知识分子或将出使日记编入丛书或在报刊上连载,使出使日记的受众大大增加。面对出使日记中丰富的西学信息,国人对西学信息的选择与解读是不同的,西语论文,这与信息接受者与信息传播者之间缺乏共同的经历有关。19世纪60-90年代,西学东渐以教会和官方译书机构为主导,出使日记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这一方面与社会传播环境、日记内容的局限性有关,另一方面与甲午战后西学东渐的渠道增加、国人对西学选择的不同有关。尽管如此,读者还是能从公使笔下感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活力与生机,这对打破国人的自大心理,开阔国人的文化视野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晚清 出使日记 西学传播
摘要5-6 Abstract6-9 导论9-11 第一章 晚清走向世界的驻外公使11-19 一、 晚清驻外公使的选拔及其使命11-14 (一) 晚清驻外公使的选拔11-13 (二) 晚清驻外公使的特殊使命13-14 二、 19 世纪 40—60 年代西学的输入与国人的迎拒14-19 (一) 19 世纪 40—60 年代西学的输入14-16 (二) 19 世纪 40—60 年代国人对西学的迎拒16-19 第二章 出使日记中的西学信息19-29 一、 对西方经济的记载19-22 (一) 对工业的记载19-20 (二) 对商业的记载20-21 (三) 对经济制度的记载21-22 二、 对西方教育的记载22-26 (一) 普及的小学教育22-24 (二) 学有所长的专门教育24-25 (三) 致力科研的高等教育25-26 三、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记载26-29 (一) 对议会制度的记载26-27 (二) 对政党制度的记载27-28 (三) 对分权制度的介绍28-29 第三章 西学东渐视角下的出使日记29-47 一、 出使日记的媒介形式与受众29-32 (一) 出使日记的媒介形式29-30 (二) 出使日记的受众30-32 二、 出使日记传播西学的效果32-35 三、 作用出使日记传播西学的因素35-47 (一) 传播环境中的仇洋排外因素35-37 (二) 西学传播途径多样化37-44 (三) 出使日记内容失真44-47 结语47-48 参考文献48-52 后记52-53 附:读研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状况一览表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