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美国持汉语-英语双语者的语码转换现象。探讨对象主要是笔者美国学习时的同班同学及其家人,还有实习学校的华裔儿童。
本文先对语码转换从形式上予以区分,然后通过整合Gumperz和AppelMuysken的功能分类对汉英语码转换进行功能细分,并对个别功能进行补充,概括出汉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十种功能,分别是:听话人特征(邀请和排斥听众)、援引、感叹、交际功能、强调、解释、信息的确认、纠正、自我身份表达和幽默。虽然之前的学者探讨表明成人双语者随着年纪的增长,语码转换的频率减少,但是这些功能的细分表明他们的第二语言能力并没有减弱,西语毕业论文,而语码转换是他们双语能力的一种体现。且笔者发现,西语毕业论文,成人和儿童在语码转换功能应用方面,大部分是一致的,其中幽默和交际功能笔者没有在儿童探讨对象中发现。
在本文的第四章节,笔者从Auer的会话略论角度来探讨双语者如何应用语码转换来修复交际和达成意图;并根据Myers-Scotton的标记理论来略论双语者在交际中通过语言选择对权威的挑战和权利-义务机制的重新建立。另外还验证了Hudson的依附距离假设,汉英语码转换部分与中心词的距离比单一语言表达中两者距离要长,这与标记理论中对标记部分的定义相契合,即选择有标记的语码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此外,本文还研讨了语码转换的分类和作用双语者语码转换的因素,成人和儿童语码转换行为主要是社会和动机心理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英汉语码转换 会话略论 标志理论 依附距离 功能分类
中文摘要4-5 Abstract5-9 第一章 绪论9-19 1.1 选题缘起9-10 1.2 双语者语码转换探讨近况10-15 1.2.1 综述10-15 1.3 探讨语码转换现象的意义15-16 1.4 双语的概念16 1.5 语码转换的概念16-17 1.5.1 语码16 1.5.2 语码转换16-17 1.5.3 有关一些概念的区分-语码转换、语码混合、语码摩擦17 1.6 语料来源说明17-19 第二章 语码转换的分类19-23 2.1 从嵌入位置对语码转换的分类19-21 2.1.1 句内转换19 2.1.2 句间转换19-20 2.1.3 附加语转换20-21 2.1.4 词内转换21 2.2 从标记角度对与语码转换的分类21-22 2.2.1 序列性无标记语码转换21 2.2.2 整体性无标记语码转换21-22 2.2.3 标记性语码转换22 2.3 其他形式分类22-23 2.3.1 插入型转换22 2.3.2 轮换型转换22-23 第三章 汉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功能略论23-42 3.1 Blom & Gumperz 的功能分类23-24 3.2 有关语码转换功能略论的理论依据24-26 3.3 汉英语码转换的功能略论26-42 3.3.1 听话人特征26-28 3.3.2 援引28-31 3.3.3 感叹31-32 3.3.4 交际功能32-33 3.3.5 解释33-34 3.3.6 信息的确认34-35 3.3.7 强调35-37 3.3.8 自我身份表达37-39 3.3.9 幽默39 3.3.10 纠正39-42 第四章 对汉英语码转换语料的略论42-53 4.1 从标记理论略论汉英语码转换42-44 4.2 会话略论角度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略论44-50 4.3 从依附距离角度略论汉英语码转换50-53 第五章 作用双语者语码转换的因素53-59 5.1 环境因素53-55 5.1.1 交际的参与者53-55 5.1.2 交际场景55 5.2 动机因素55-56 5.2.1 交际的话题55-56 5.2.2 会话者的语言能力56 5.3 探讨对象语码转换的特点56-59 5.3.1 成人语码转换的特点57-58 5.3.2 儿童语码转换的特点58-59 第六章 总结59-61 6.1 本文探讨的主要结论5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