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安的“三部曲”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内容摘要:李安的“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不仅让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也体现了他对中西文化的游刃有余。国内现在对这三部电影的探讨也比较多,有些称之为“家庭三部曲”,就着重从“家庭”这一角度来研讨;有些称之为“父亲三部曲”,就着墨于影片中所体现的“父亲”这一文化符号。本文将从“家”“父亲”以及文化隐喻和文化选择这三部分来展开。 第一章“家”的文化内涵及其解析。主要从“家”的角度来阐述“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以及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在遭遇西方现代文化的冲撞时,传统的家庭模式遭到了解构,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之后,重新构筑起一个个新的“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家,家庭以及家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中国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却不能没有家。这种在经过文化洗礼之后建构起来的家庭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家庭几代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家庭模式,也迥异于西方子辈与父辈互不干涉的完全独立,几乎没有什么来往的核心家庭模式,而是一种核心家庭加上小家庭的模式。 第二章“父亲”的文化隐喻及其内涵。从“父亲”这个文化符号所代表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在面对西方西方的碰撞时,传统的“父亲”形象遭到了幻灭,但是同样在历经文化自身的洗礼后,树立起了新的父亲形象。在“三部曲”中,体现的都是父辈与子辈的矛盾,而这其实就是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与“家”具有同样文化意蕴的“父亲”,中西方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社会讲究家族性,一家之主往往是父亲,父亲在家里有着很大的权力,家里所有的人都得听命于他,这样就构成了一国之主的皇帝,集“父权”、“夫权”、“君权”于一身,所以中国就有一种“家国同构”的文化;而在西方,父亲在家里的权力却没有这么大,有时候这种权力还得受到来自子女的挑战。 第三章文化隐喻与文化选择。在李安影片中,经常会出现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影像,例如太极拳、书法、饮食等等,这些符号都是具有文化隐喻的。论文的最后从李安的生活经历和背景来研讨李安为什么会选择“家”以及“父亲”这两个影像符号,他所做出的文化选择。

【关键词】:三部曲 父亲 文化冲突与融合 文化隐喻 文化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05
【目录】:

摘要3-4

ABSTRACT4-7

引言7-11

第一章 家的文化内涵及其解析11-22

1.1 "家"的地位与价值11-16

1.2 "家"的解构与重构16-22

第二章 "父亲"的文化隐喻及其内涵22-31

2.1 "父亲"形象的幻灭与重构23-27

2.2 父与子:中西文化的冲突27-31

第三章 文化隐喻与文化选择31-39

3.1 文化隐喻的体现31-35

3.2 李安的文化选择35-39

结语39-41

参考文献41-46

致谢46-47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47

西语论文网站西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