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伴随对外交流的日益密切,国内学术界对西方植物景观理论与中国植物造景艺术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的探讨比较重视,相对而言目前关于中国传统植物造景理论对西方的发展的作用较为漠视,其探讨成果也是以研讨性的学术论文为主,内容较为陈旧,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植物造景理论对西方作用的历史回顾和造景思想、植物布局等具体方面以及作用的全面略论来获取对中国传统造景更为客观真实的评价。
生命在这个社会中本身就有很神圣的地位,而作为景观的要素,植物在构成其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和中西方的特点恰恰又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借鉴的问题,植物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将成为最重要的设计元素。本文通过用历史比较和平行比较为主的综合比较探讨法则,侧重略论植物在中西方园林造景方面的特点,也涉及一些艺术文化的历史内容,中西园林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和审美理想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造园思想不同,景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文化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传统景观文化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它的多元化需求,当今社会为中国景观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中国景观艺术需要继承发扬古老的传统,探究和开拓更多的景观艺术风格。
我们应该在吸收民族传统精华的同时也应该吸收各国风景园林中植物造境的优秀传统,同时了解所产生如此传统的主客观情况,主流与支流,必然的发生与偶然的影响,植物景观涉及到的学科较多,既有自然科学,又有社会科学。
通过探讨植物造园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审美取向以及创作手段的略论,总结归纳启示并且以此来寻找发展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传统 植物 造景 园林 应用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8 第一章 绪论8-13 1. 探讨目的8-9 2. 探讨范围9-10 3. 探讨的意义10-13 ① 中西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探索11 ② 园林理论探讨领域的拓展11-12 ③ 新园林艺术创作之路的探究12-13 第二章 中西传统园林植物造景发展概述13-49 (一)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发展概述13-36 1. 夏--春秋战国时期14-16 2. 秦汉时期16-19 3. 魏晋-隋唐时期19-24 ① 都城的绿化21 ② 皇家园林的植物景观21-22 ③ 私家园林的植物景观22-24 4. 宋元时期24-28 5. 明清时期28-36 (二) 英法意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历程36-49 1. 英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历程36-41 2. 意大利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历程41-44 3. 法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历程44-49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美学思想及造景手法的特点49-69 (一) 美学文化和思想对其配置方式的作用49-53 1.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作用49-52 2. 中国园林造景风格的确定--魏晋美学52-53 (二)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材料美学与文化的含义53-58 1. 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蕴涵53-54 2. 典型传统植物的象征含义54-58 (三)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造景手法58-66 1. 师法自然的景观特色58-59 2. “景”、“情”相容,西语论文题目,“意”、“匠”结合59-60 3. 植物造景元素的一些处理手法60-66 ① 对比和衬托60-61 ② 动势和均衡61 ③ 起伏和韵律61 ④ 层次和背景61 ⑤ 色彩和季相61-66 (四) 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略论植物造景的艺术表现66-69 1. 高度重视花木配置66 2. 选择松树为全园的主题树种66-67 3. 以多种花木求景观多样性67-69 第四章 西方传统园林植物美学思想及造景手法的特点69-86 (一) 美学文化和思想对其配置方式的作用69-75 1.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审美观点69-70 2. 亚历士多德的整体、和谐、适度的审美比例说70 3. 思想到艺术的升华--维特卢威的建筑美学70-71 4. 文艺复兴的美学形势71-72 5. 理性主义美学的法国传承72-74 6.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的产物74-75 (二) 西方传统造园植物材料美学与文化含义75-79 (三) 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造景手法79-86 1. 规则式种植的运用83 2. 植物造型艺术的运用83 3. 模纹花坛的运用83-84 4. 花境配置的运用84-86 第五章 中西植物造景手法的对比与相互作用交流的探讨86-99 (一) 中西植物造景交流的作用86-90 1. 西方关于植物品种的成功引进和学习86-87 2. 中国对西方植物品种的吸收与借鉴87-90 (二) 对现代未来植物造景发展方向引发的思考90-99 1. 从中西传统植物所引发的思考--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90-94 2. 对外来文化思想的吸收--中国传统园林现代转型的后进之路94-95 3. 未来的发展方向--精神、技术和文化95-99 ① 时代精神的演变95-96 ② 现代技术的运用96 ③ 现代艺术思潮的作用96-99 ,西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