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准则比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翻译准则是译者在翻译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翻译的本质属性所规定的一切翻译行为的指南,也是翻译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普遍特征。中国和西方翻译传统就是世界翻译史上特色鲜明的两大翻译体系。通过比较中西翻译准则的相似性 ,可以更好地认识翻译的本质和规律。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翻译准则 中西比较 相似
  翻译准则主要是为翻译者设立的行为规范,是抽象的教条和理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翻译准则和翻译标准都是由翻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都是人们关于翻译活动本质的理性认识。实际上翻译标准是翻译准则的具体化;翻译准则是众多翻译标准的抽象化。翻译准则的普遍性是相关于翻译标准的多样性而存在的。
  不论是翻译准则,还是翻译标准,都是在特定的语言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实践中产生的。再者,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转换。因而,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孕育了不同的翻译思想和理论。在中西翻译理论发展史上,各自的翻译理论家都先后对翻译的准则进行过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我国的突出代表包括道安的“五失本”和“三不易”、玄奘的“五不翻”、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西方的突出代表有 16 世纪法国多雷的“翻译五要素”、德国路德的“翻译修补七规则”、17 世纪英国德莱顿的“翻译三分法”、18 世纪英国泰特勒的“翻译三准则”、19 世纪德国歌德的“翻译三分法”、20 世纪英国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及美国奈达的“动态对等”。我们依据翻译准则的界说,选择有广泛代表性并且有重大作用的三家观点 --—严复的“信达雅”、泰特勒的“翻译三准则”以及奈达的“动态对等”加以比较 ,揭示中西翻译准则的相似之处。
  严复倡导的翻译准则,始见于1898年刊行的木刻本《天演论·译例言》,现摘引集中论述“信”、“达”、“雅”的头三条如下:
  (1)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背本文。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
  (2)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随举随释,如中文之旁支,后乃遥接前文,足意成句。故西文句法,少者二三字,多者数十百言。假令仿此为译,则恐必不可通,而删削取径,又恐意义有漏。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西语论文网站,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义。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3)《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泰特勒的“翻译三准则”,是他在1790年出版的《论翻译的准则》一书中提出的,其内容:
  (1)译作应完整地再现原作思想。
  (2)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
  (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泰特勒还指出,他的三准则排列是按照它们的不同的重要程度。在不能兼顾的时候,应当首先牺牲第三条,其次牺牲第二条。
  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准则,首先在 1969 年他与塔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其具体表述如下:
  动态对等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首先在意义方面,其次在风格方面。要保存原作内容,必须改变形式。后来,奈达在 1986年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使其含义更加清楚。并且强调,形式也是有意义的,不可轻易牺牲形式。
  对上述三家翻译准则进行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首先,论述翻译准则的角度相同。三家准则都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风格特点三方面考察翻译所面临的任务。严复的“信”、泰特勒的“译作应完整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和奈达的“在意义方面”,讨论的是翻译的思想内容问题;严复的“达”、泰特勒的“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奈达所谓的“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针对的是翻译的语言表达问题;而严复的“雅”、泰特勒的“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奈达的“在风格方面”,都涉及到翻译的风格问题。这说明: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在翻译准则方面思考的问题是相同的,因为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风格特点正是任何语际转换活动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
  其次,分别在翻译的三个方面提出了相似的要求。在思想内容方面,严复要求“信”,即译文意义“不背本文”而要“达旨”。这就是泰特勒所说的“译作应完整地再现原作的思想”,也就是奈达所谓“在意义方面”去“再现原语信息”。在语言表达方面,严复主张“达”,即“通达”“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显然 ,严复的“为达”是使译文“达”于读者。
  再次,都阐明了各条准则之间的主次关系。严复的“信达雅”三义 ,依次排列,主次分明,三位一体。求雅“则为达易”,“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可见 ,求雅、求达 ,均为求信;求信乃译事之根本。同样 ,泰特勒的三准则和奈达的“功能对等”准则都申明:在翻译时由于语言文化异同造成不能兼顾时,可以首先牺牲语言表达形式,其次是风格,但必须保留原作的思想内容。否则,就不成其为翻译了。
  翻译准则是指导翻译实践的基本原则,也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翻译准则和翻译标准 ,既有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比较中西翻译理论史上有广泛代表性和重大作用的翻译准则 ,可以发现一条共同的翻译总则:一切翻译都必须忠实于原文 ,首先要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 ,其次要忠实于原文的语体风格 ,再次要忠实于原文的语言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1]罗新璋. 翻译论集[C]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谭载喜. 翻译学[M]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文瑞(198503-),女,陕西宝鸡人,单位: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西语论文题目,探讨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助教,学历:。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