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的著作,起初是一首中阮协奏曲,因为演奏效果极好,于是改为古筝协奏曲。该协奏曲以《满江红》为主题进行编排,曲中融入了西方作曲的技法及理念,较好地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本文首先阐述古筝曲《临安遗恨》的创作背景,然后重点研讨其创作特点。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临安遗恨》;中西文化融合;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3-0242-02 古筝作为一件历史悠久的乐器,以优美悦耳及清丽柔和的音色得到了乐迷的青睐。尤其在古筝广泛普及的今天,其优秀著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众多优秀著作中古筝曲《临安遗恨》脱颖而出,该筝曲突破了流行模式,将历史背景、人物剧情及舞蹈画面等集于一身,从不同侧面刻画了岳飞精彩的人生历程。自《临安遗恨》创作之后,历年受到艺术家、演奏家及爱好者的喜爱,成为在古筝艺术舞台上演出率最高的古筝著作。 一、筝曲《临安遗恨》的创作背景 《临安遗恨》是在1990年由中阮演奏家林吉良创作的阮独奏曲,在1992年由何占豪改变为古筝协奏曲。何占豪是浙江诸暨人,出生于1933年,从小受家乡音乐的作用较大。他读小学时,正是抗日战争刚刚胜利时期,在他家乡中流行两种戏,其一是越剧,其二是绍兴大板。他在1957年就荣获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乐师奖,同年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随后又转入到作曲系,主修作曲,一直到毕业留校。在1959年时,与毕业班学生陈钢合作创作了一曲世界名作《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得成功,在音乐界被称为“音乐奇才”。 《临安遗恨》的原本是由林吉良先生将传统乐曲《满江红》作为素材,进而创作的阮独奏曲,随后由何占豪先生改编为中阮协奏曲。该协奏曲主要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立志报国,征战沙场,被奸臣秦桧所害,囚禁在临安大牢中。在岳飞被赶赴刑场前夕,面对着社稷危难,对奸臣的愤恨,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进而引发的一系列感慨。可以这样说,该协奏曲是对岳飞一生的真实写照,真情流露。同时该著作也是何占豪先生在文革之后将自己的创作重点放在民族音乐上的代表著作,对当时的社会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如今,时常在古筝舞台上不断被演出,获得很多古筝爱好者的喜爱。 二、筝曲《临安遗恨》创作特色 如今,古筝曲得到广泛普及,各种各样的古筝曲相继在舞台中上演。其中《临安遗恨》在众多古筝曲中脱颖而出,不仅仅因为是由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同时也由于其融合了中西音乐文化,主要体现在传统古曲与当代协奏曲的融合、乐曲与情感表达的融合、古筝与交响音乐的融合。下面就对这三方面进行详细研讨。 (一)传统古曲与当代协奏曲的融合 我国民族音乐中古曲是最常见的音乐形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如我们所说熟知的《夕阳箫鼓》及《梅花三弄》等著作,都具有浓厚的我国地方色彩。在这些著作中表现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被认为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分布着几十种民族乐器,其中有古筝、琵琶及古琴等。根据当前我国文物出土历史来看,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十二弦及五弦的古筝,到如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古曲发展至今,创作了很多优秀著作,如《月儿高》以及《将军令》等,这些著作大多是通过自娱的形式展现在听众的面前,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西语论文,是自发形成的。若与我国传统的古筝内容进行比较,会发现这些著作较为单纯,没有寄托过多的思想,所有著作都是重奏或者是独奏的。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中,其地位还没有得到确立。 协奏曲是古典音乐时期的音乐载体,也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管弦乐协同进而演出的乐曲,有着较大的艺术表现力,是所有演奏乐器的巅峰之作。通过该协奏曲的形式可将音乐内容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如著名的肖邦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等著名作曲家。 从中国古曲到现代协奏曲,本应是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但是经过作曲家的努力,最终使得两种使古曲与协奏曲得到巧妙融合。《临安遗恨》就是这样一件著作,不仅使得该著作拥有较为华丽的外衣,同时又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既彰显现代气息,同时又拥有古典韵味,最终使得《临安遗恨》在众多古筝曲中位居前列,受到古筝爱好者、演奏者的青睐。不仅更好地展现了我国古典文化,而且还让更多的人了解及认识古筝。 (二)乐曲与情感表达的交融 《临安遗恨》的结构包括引子与四个主要部分,并且每一层都是推进的关系,主题及情感往往返回在跌宕中,演奏较为激烈,将整个章节中的遗恨推向了高潮,最终使得听众沉浸在想象空间中。该曲结构不仅符合我国传统乐曲的边线技巧,而且还体现了西方的曲式。 首先,协奏曲的引子部分。该部分无论从旋律自身还是其涵盖的情感来看,都为整个变奏曲奠定了基调及色彩。若从岳飞的情感变化及命运来看,将其分为两大部分。其一,通过音乐气势的变化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其二通过主题呈现的方式来体现岳飞在大牢中对亲人的思念、对奸臣的憎恨及对江山的担忧等,最终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其次,协奏曲的主体部分。该部分是由四部分所组成,每一部分发展看似与其不相关,其实都是通过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来推动整章的发展。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较为安详沉着,在演奏时,不仅应确保乐句的连贯性,而且还应将主题的整个情感都表现出来,最终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第二部分,已进入到快板的部分,与之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其音乐情绪已由紧张转变为激烈。该部分情感主要是对自己过往事故的回忆。采用点奏技巧好像将听众拉到了古代的战场,感受到了战场上的厮杀。不停的变奏,展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画面。该部分的结尾古筝与钢琴一唱一和,声音干净利落,以一组和弦音结束,也预示着下一部分情感的转换。 纵观全曲,无论从音乐素材及西方作曲技法,都在该曲中得到较好体现,使该曲呈现出古朴及陈旧的韵味,将人物形象与情感紧紧依附在一起,相辅相成,形成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音乐的灵魂。 (三)古筝与钢琴演奏的融合 到目前为止,《临安遗恨》有很多版本,但大家最熟知的就是钢琴版以及乐队版。但无论哪一版本都体现了民族交响乐的效果。而在这两种形式中钢琴演奏为更多演奏家所接受,与古筝相结合进而展现出另一番风味,各自都发挥出了自己的特点,相互融合,使该曲更加具有表现力。 《临安遗恨》整个曲子在其结构上采用了我国传统音乐结构,分为引子、四章变奏。关于引子部分,前面已作出相关阐述,在一开始就采用钢琴即兴演奏,利用钢琴强大的力度及饱满的和声拉开整个曲子的情感基调。随后就采用双手齐奏不同的音阶来展现主题,能够将整个曲目的历史背景展现在听众面前,在听众脑海中勾画出宋王朝的画面,自由而舒缓。剩下几个变奏,则分为四个变奏。在第一变奏中,利用钢琴的快速节奏,制造出战场战马奔驰的局面。当听众情绪达到高潮时,音乐戛然而止,进而引出第二变奏。在第二变奏中利用古筝技巧、音色变化等,转变情调,表现英雄柔情似水的一面,同时也展现出岳飞对自己慈母的牵挂,带给听众不一样的情感。在第三变奏中,首先,运用中板,然后过渡到快板,表现岳飞班师回朝及凯旋而归的心情。在这一节奏中钢琴制造出慷慨激昂的音乐,最终引出古筝独奏的片段,较好地表现主人公在就义之前的伤感及愤恨情感。在第四变奏中,利用钢琴上的和弦突现主题,为最后升华主题奠定基础,利用不同的主调及音色处理,体现著作的情感。 三、结束语 《临安遗恨》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作者选择了具有厚重历史的人物形象及曲调,更重要的在于该协奏曲在结构及情感的表达上,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何占豪先生创作该曲最成功之处在于将古曲技法与四方作曲法融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时代精神。在古筝曲广泛普及的今天,要想在众多古筝曲中脱颖而出,其中重要的一点为融入当下时代音乐特色,西语论文题目,同时又展现中国民族文化。 ―――――――――― 参考文献: 〔1〕曹新杰.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特色[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7(9). 〔2〕陈曦.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特点[J].韶关学院学报,2017(8). 〔3〕陈忠松.筝曲《临安遗恨》的艺术特色[J].魅力中国,2017(18). 〔4〕高亮.古曲新韵――从两方面分析《临安遗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2). (责任编辑 姜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