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理论对比感知[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实践活动离不开翻译理论的指导。古今中外,很多学者致力于翻译理论的探讨,目的在于用理论更好指导翻译实践活动的进行。诚然,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翻译理论,西班牙语论文中西学者不同的翻译理论对翻译的进行有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简要回顾中西方主要学者对翻译理论的不同解读,对比略论翻译理论的实践指导影响。目的在于更好的使用中西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对比略论
  作者简介:王智勇(1984.1-),男,籍贯:河北易县,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探讨生,探讨方向为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1
  一.翻译的定义,功用,任务以及翻译标准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其次,这一活动分口头的与书面的两种,有时候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语言之间进行,有时候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区的语言之间进行,但这种实践活动更多地运用于前者。这一活动进行得好坏决定了翻译质量的高低。我国比较全面的翻译标准是由清代翻译家严复于1898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优秀的译文应该做到“信”、“达”、“雅”,即忠实于原著,译文流畅,文字典雅。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即,“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这叫“意似”,是翻译的最低标准。译文同原文如果能在形式上和精神上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神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翻译的“化境”之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著作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异同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所谓“化境”,就是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文字形式虽然换了,而原文的思想、感情、风格、神韵都原原本本地化到了译文的境界里了,丝毫不留下翻译的痕迹,让读者读译作就完全像在读原作一样。关于翻译的初学者,我们可用“忠实与通顺”这个翻译的基本标准。“忠实”就是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思想,“通顺”就是译文文字流畅地道。
  二.中西翻译理论概要
  1.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概要
  (1)玄奘――“求真喻俗”
  (2)严复――“信、达、雅”
  (3)鲁迅――“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
  (4)茅盾――“再现意境”
  (5)傅雷――“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6)钱钟书――“化境”
  (7)许渊冲――“译经”
  (8)刘重德――“信、达、切” :信于内容、达如其份、切合风格
  2.当代作用较大的西方翻译理论
  (一)泰特勒的翻译三准则。《论翻译的准则》于1790年,西语论文网站,其具体内容是: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具有相同的特性;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自然。
  (二)费道罗夫的“等值”论。翻译的目的是尽量确切地使不懂原文的读者了解原作。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在翻译时必须把原作的思想恰如它在原文里那样明确而完整地传达给读者。
  (三)奈达的“动态对等”论。翻译是在译入语中做出与出发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在意义上,其次是在文体上。“自然的”指对等形式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意义上都不应该是“外国的”。要达到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摆脱原文语言结构对译者的束缚。两者不可兼顾时,意义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坚持“翻译就是交际”,功能对等是唯一正确的,形式对等应极力避免。
  (四)纽马克的“文本中心”论的理论特点:一是密切结合现代翻译活动的实际。二是密切结合翻译的实践。三是重视译文受众(读者)。四是重视文本。这一点被认为是纽马克理论架构的支柱。他指出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所意想的方式迁移译入另一种文字。
  三.中西翻译理论对比感知
  从上述翻译理论可以看出,西方的翻译理论有着很强的广度和深度,是多维度、立体式发展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深度不同,出发点和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奈达的对等论和纽马克的文本中心论就是从不同的侧重点强调翻译的重点。而反观我国翻译理论,其理论都是一种感觉式的不能称作体系的理论,因为没有实践操作和体系验证,中国的翻译理论都是表面上的展示。其次,中西方翻译理论基础的不同。西方翻译标准大多建立在某种理论或思想基础之上,自觉的理论意识和科学传统使得他们的译论容易形成流派和体系。如纽马克的标准属于语言学派,奈达以信息论、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中国的翻译理论很多都是从国外借鉴,没有形成合理的基础和体系结构。再次,中西方翻译理论表述习惯不同。西方翻译理论结构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明确性。而中国的翻译理论受中国文化作用,在表达习惯上不是直接表达意思,而是含蓄间接表达意思。最后,中西方翻译理论立论的实用性与理论性。西方翻译理论抽象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注重和翻译相关的因素。而中国翻译理论注重是否有实际的影响,能否指导翻译实践,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四.结语
  本文通过简要回顾翻译的定义、功用以及翻译标准,以及通过中西方主要翻译理论的对比,整体上把握了中西翻译理论的异同以及对翻译实践活动的作用。此外,文中列举了中西方作用较大的翻译理论对翻译活动的指导,目的在于引导读者在翻译过程中,把握翻译活动的具体标准和理论根据,跟好得从事翻译活动。诚然,中西方翻译理论仅仅是理论支撑,其对比感知能激发读者翻译活动的取向,不论选择何种翻译理论指导实践,最重要的是译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翻译水平和培养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威治. 中西翻译理论的异同性比较及其启示[J].语文学刊,2017(09).
  2、吴义诚. 中西翻译理论的比较[J].外国语,1998(03) .
  3、魏东峰. 中西翻译理论对比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