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西诗学的异同[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中西诗学虽有颇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双方文化、民族、哲学、思维观念的不同,仍然存在不少异同。本文通过例证略论了中西诗学异同,揭示了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两种文艺理论的模式,并且深入略论了其存在的内部原因和外部诱因。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诗学 再现 表现 伦理 科学 跨文化
  如今,用西方文学理论略论中国古典诗词,以西方文论对中国传统诗学进行观照和剖析已成为学者们从事的重要课题。在当今社会这种开放的文化语境中,以多元的世界文化为背景,在诗艺层上开展中西诗学的比较,寻找共通的文学规律,博采中西之长,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使文化的价值在人的生存状态中得到凝固和升华,还诗学以“人学”的本真面目,其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其实是属于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两种文艺理论的模式,比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比较诗学崛起的中西方学术背景
  1.“诗学”一词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基本蕴含
  在现代学术界,“诗学”一词已被广泛地用来指称文艺理论。这里所说的文艺理论,一方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原理、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另一方面也包括当代新文论。
  “诗学”一词的最早使用,一般说来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西方文化中的诗学一词,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指文学理论(由于当时尚无小说、电影之类的体裁,故此时的文学理论只是狭义的);到中世纪则主要指诗歌的创作技艺和技巧;本世纪以后,由于形式主义文论家的努力,它被用于指称广义的文艺理论,包括对一切文艺体裁的理论总结和探讨。
  2.“诗学”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基本蕴含
  在古代中国,诗学一词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专指《诗经》探讨,二是泛指一般诗歌的创作技巧和其他理论问题的探讨。
  《诗经》学可上溯先秦时代,探讨历史十分悠久,但是诗学一词的直接使用可能迟至唐代方始流行。诗学的第二重含义则较为晚出,最早记载出自晚唐诗人郑谷所著《中年》一诗:“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这里的诗学是指一般的诗歌创作技巧,与《诗经》学的内容全然不同。
  总括而言,第二重含义的诗学一词包含了下述几层意思:一是指一段时期内诗歌创作的总称,二是指诗歌的创作实践与技巧,三是指对诗歌自身的理论探讨。
  在中国文化语境之中,用诗学来指称广义的文艺理论,是在比较文学学科进入中国文化语境之后才发生的。
  二、比较诗学探讨的价值
  中西诗学比较探讨是一个重大而且大有可为的探讨领域,进行这种探讨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这种比较探讨因为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上进行的,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第二,进行中西文论比较探讨,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文学,为更充分地进行综合铺平道路。
  第三,中西文论比较,有助于认识中西文论的民族特点及其独具的理论价值。
  第四,进行中西文论比较探讨,是建立新型的文艺理论体系的必由之路。
  三.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两种文艺理论的模式
  文学作为一个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从作者到著作的过程和从著作到读者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
  在美国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阿伯拉姆斯所著的《镜与灯:浪漫主义理论与批评传统》中,西语论文,他考察了自古希腊到现在为止的欧洲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他认为,全部文艺理论都逃不出这四种要素的相互关系,西语毕业论文,形成不同的文艺理论体系:模仿论、表现论、客体论和实用论。
  西方文论偏重于模仿、再现、写实,属于模仿论;中国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属于表现论。
  以上略论可以看出,摹仿和表现,构成了中西文论不同的出发点和基础,前者着重反映客观性特征,后者着重反映主观性特征。
  摹仿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摹仿,因此,它十分强调外在形象的描绘,强调形貌的酷似与毕肖。因此,著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对象的认识和把握。相应地发展了典型理论。
  表现说则注重内在情感的抒发,它不着眼于客观事物的描绘,而着眼于内心情感的表达。相应地创造了意境理论。其实就艺术本质来说,模仿与表现并不互相对立,它们的关系是互补的。
  下面再就文艺的社会功能作一些比较:西方文论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影响,把审美价值等同于科学价值。因而特别强调美与真的结合,要求艺术真实地再现复杂的社会生活。
  中国文论更为注重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影响,强调美与善的结合,将审美价值等同于伦理价值。中国文论也讲艺术的真实性,但它讲的真实,主要不是对外界事物模拟再现的真实,而是情感表现的真实。中国文论讲的“真”往往与善分不开,中国文论强调善,从孔子开始,就把美与善作为诗的理想,“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着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在,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因此,中国文化更倾向于是一种伦理型文化。
  但是中国文论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在对宽广社会生活的反映上,在大胆揭露矛盾冲突上,在深沉的悲剧感上不及西方。中国文论自身的优点是:比起西方文论,它更深刻地抓住了艺术区别于科学和认识的根本特征,那就是主观性和情感性。
  最后,就中西文论在理论形态上的区别作一些比较:它们最显著的不同是,西方文论具有略论性和系统性,中国文论带有直观性和经验性,这是由中西方思维习惯不同而造成的。
  西方文化是一种科学型的文化,对一切事物都要作学理上的推究,较早地发展了形式逻辑。然而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这种伦理文化讲修养,不重知识而重伦理,对宇宙自然规律抱不求甚解的态度。
  因此,概括起来,中国文论在理论形态上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中国文论多是诗人、作家对日常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的经验性总结,经验形态的东西居多,在理论形态上是直观的、印象式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