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田园诗是中西文学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在世界文学以及人们生活领域中一直闪耀着不朽光芒,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发显得更具魅力,让今天在日益奔波中的人有一个心灵归宿,人们开始回归自然,也开始于文化领域中寻觅这一慰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陶渊明的田园情结 作为中国田园诗之父的陶渊明,他的田园诗平淡真醇,臻于化境,诗人为人质实平易,但是思想品格却耿介超拔,他接受“顺应天道”和“归化自然”的道家与玄学的人生哲学,并以审美化的态度对待生活,醉心于对山村田园美感的发现,从而实现一种崭新的审美武隐逸生存方式,即“诗化隐逸人生”,个性精神与大化自然融合无间,心性极为淡泊高远。生活的目标之在于发现田园风光和归隐生活的美。并自然而然将这种美感外化为明净单纯的诗歌,舍此再无身外之求。我们可以在他的著作中体味这种人生境界,例如在《归田隐居》第一首诗中,诗人“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便表达了诗人对污浊社会的憎恨以及对纯洁田园的热爱。诗人把自己在统治阶级的为官生涯看作是“误落尘网中”,把自己看作是“羁鸟”和“池鱼”,把退居田园看作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由此表现诗人对丑恶社会的鄙视,以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与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当诗人回到田园中来,感到获得了归宿。在“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则更体现诗人悠然自得的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诗人亲自参加劳动在当时是一件极为了不起的大事,西语论文,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作为正统的儒家思想是鄙视劳动的,尤其是诗人所处的南北朝时期,士族尤甚。然而诗人却冲破这种剥削阶级意识,坚决走上躬耕自己的道路,改变了剥削阶级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劳动的价值,在农民中间交往生活,对农民产生亲切感情,培植了倾向于平等的思想。 二、走进梭罗的瓦尔登湖 作为美国超验主义的代表,梭罗亲自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理论付诸现实生活中。在1845-1847年期间,作家在华尔登湖畔搭了一个小木屋,独自在那里读书写作,终生未娶,亲自动手,干过测量员、农人、木匠。并且干的和附近的任何农民一样出色,诗人写自己熟悉热爱的东西:自然和自己的性格。大自然内在的节奏使他的著作自成一格,如春夏秋冬之周而复始。诗人说“我到林子里去是因为我希望从容不迫的生活,只面对生活的最基本事实,看我是否能学到生活的真谛,而不至于在离开人世时才发现自己未曾生活过。”诗人自己种豆,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让大地长豆子而不长杂草,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他每日从早到晚关注自己的豆苗,以自然的雨露浇灌干涸的泥土,靠大地自然肥料,每日晨起锄草,他心系自然,正如安泰一样在自然中得到力量,在种豆的生活中他的心得是:真正的农夫整天劳作,并不要求土地的生产品属于他所占有,在他的心里,他不仅应该贡献第一个果实。还应该献出他的最后一个果实。在这里,我们体味的是诗人在自然中书写人生,豆子只是一种诗人寄情自然的外化物而已,以湖畔为伴,以松鼠为友,中午时分荷锄而憩时,倾听自然的风声。 诗人对自然的推崇反映了对文明社会虚伪堕落、拜金主义、物质至上主义的批判,他视精神高于物质,认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妨碍人性的发展。在《瓦尔登湖》这部著作里,作者向世人揭示了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够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梭罗只身伫立在瓦尔登湖畔的身影成为生活在新世界的美国人追求理想生活的象征。 三、走进弗罗斯特的田园世界 弗罗斯特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民族诗人,在新英格兰自己的农场上,在他长于斯、歌于斯的那片土地上生活和孜孜不倦地创作。耕地、教书和写诗以及在几所大学执教构成了他漫长岁月里的生活模式,他的著作以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界的变化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诗歌饱含浓郁的抒情意味和清新的乡土气息。他的诗歌不仅流露出对工业社会之前那种淳朴简单的田园生活的怀旧情感,也含蓄地批判了对与大自然相对立的现代文明社会。家园里农场生活中的森林、花草、镰刀和锄头、昆虫以及动物等都成为他的著作里的意象,仿佛被他随手拈来,在不经意之间传达了诗人深远的寄托。 四、湖畔诗人的自然情结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华兹华斯诗歌的中心是宣扬人与自然之间精神的融合一体性,鼓吹人应该摆脱世俗生活的无畏劳碌回归本真自由的自然。他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他的诗歌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他提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的美学纲领,强调诗人在“选择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景时,要给它们以想象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他强调写“微贱的田园生活”,主张用民间的淳朴语言来写诗人的真实感受,不要用那些美丽的“诗意辞藻”,他的诗歌也完全体现他的诗学,意境清新,形象生动,西语论文题目,极有情趣。他热爱自然,在一部分诗歌中研讨大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所以他在诗歌中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来加以歌颂,人在大自然中洗掉一切精神上的烦忧和污垢。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极多,被誉为“自然诗人”。 五、中西诗人生态观的差异 从以上几位东西文学巨匠的人生以及著作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他们强烈的自然情结,正如法国诗人及作家雨果的美学宣言里的“美丑对照”准则一样,诗人们在平凡的小美以及自然美中发现了人生纯真的实在的至善至美,通过自然的美来反村社会的丑陋,从而使人们对自然以及人生有更为强烈的感受。在东西方不同民族的诗歌中,虽然不存在着实际的联系。但是他们的相同和相异都有某种可比性,因而是有探讨价值。走进中西诗人的自然田园情结,在如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回归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我们重新体会田园诗歌的美学价值以及所带来的实际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