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号梦然,画家、作家,教育家,1949年生人,籍贯北京,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班,代表作有《杀手正传》《点一盏心灯散文集》《不是教你诈》等。育有一子刘轩,现年35岁,已获得哈佛大学学位,另有一女刘倚帆,现年19岁,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奖”,如今已考上哥伦比亚大学。作为一名身在美国的中国爸爸,刘墉的教育方式可谓“中西结合”,用他自己的书名说,就是让孩子“靠自己去成功”。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传统中国强权教育改造懦弱儿子 儿子刘轩出生后,刘墉经常赴美推展中华文化,与妻儿聚少离多。直到刘轩7岁多时,刘墉被聘为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刘轩才和母亲一起到美国和父亲团聚。刘墉这时发现,被自己冷落的儿子在陌生的环境里显得内向而懦弱,加上语言不通,没有朋友,几乎变得自闭。刘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用传统的中国强权式教育来改造“儿子”。 首先,刘墉给儿子制定了严格的生活制度:严格作息,不准偷懒;自己的事自己做,西语论文范文,不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还要自己做饭;假期外出打工挣钱。 刘轩在母亲身边娇生惯养,突然被父亲强权管制,自然很不习惯。最初父亲带他出去看电影,一路上要叫他向路人问好几次“现在几点了”。刘轩在台湾上下学都由母亲接送,根本没和陌生人打过交道,父亲一让他去问几点,他就紧张得舌头打结,吞吞吐吐说不出话来。为此,他经常抱怨父亲为什么总是忘了带手表。终于有一天,当他再也不怕向生人询问时间时,父亲笑着对他说:“我是在训练你说话呀,如果口都开不了,怎么与人打交道,怎么能成功?” “问几点”不过是刘墉给儿子最轻微的管制,严酷的还在后头呢。暑假到了,刘墉让在家被母亲照顾,被佣人伺候的刘轩出去打工挣钱。刘轩找了份擦车的工作,冒着酷暑,穿着宽大的工作服,汗流浃背地清洗车子,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才能挣25美元。但他终于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懂得了认真学习,争取美好的未来是何等的重要。 刘轩胆小,怕虫子,怕蝴蝶,为了解除儿子的恐惧感,刘墉就带他到野外玩,给他捉蝗虫玩,讲对于昆虫的常识,还把捉到的蝗虫烧给儿子吃。后来,刘轩再也不怕小虫子了,还敢和刘墉一起捉蝗虫烤着吃。刘墉种花,刘轩不敢用手和泥,他就特意和了一堆稀泥,强迫儿子把手伸进去。刘墉的良苦用心终于改变了刘轩胆小懦弱的性格,让他逐渐勇敢起来。 做儿子的风筝线,把握好他起飞的方向 刘墉的强权涉及儿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刘墉很喜欢和刘轩一起玩游戏,比如丢飞盘、投球、三级跳远等,但刘轩十有八九会输给父亲。刘墉很“霸道”,不允许输了的儿子生气,更不允许他撒娇哭闹,而是要求他必须立正向自己敬礼,高声大喊:“您是真功夫!”成年后的刘轩才明白,父亲这样做是在培养自己遭遇困难时平和而上进的心态。 刘墉的强权是“专制”的,却并非不讲道理,毫无章法。有一次,刘墉监督儿子弹琴,感觉他弹错了个音,要他改过,不想儿子坚持说自己没错。刘墉一生气,就拍了刘轩的头一下,责骂道:“你小子弹错了,还狡辩,真是错上加错。”刘轩哭了。可第二天,刘墉发现错的原来是儿子的琴谱,他赶紧放下父亲的架子,掏了5元钱赔偿儿子,明确强调这是精神补偿费。刘轩也不记仇,还找了2元给父亲,说:“爸爸,你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父子俩一起笑了。 在教育刘轩的过程中,刘墉是个绝对的“中国式父亲”。儿子看电视他要管;儿子打电话他要限制;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3个小时……因为刘墉的专制,父子关系一度很紧张。青春期的刘轩经常跟刘墉唱反调,考大学报的是心理学系,他对刘墉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报心理学系吗?因为你有病,将来好给你治。” 可是,就是刘墉这样一个绝对的“中国式父亲”,为了陪儿子一起成长,也与时俱进地学会了很多儿子世界里的新事物:上网聊天、滑旱冰、穿破牛仔裤,甚至如何染绿头发。这个现代的“中国式父亲”直到儿子考上哈佛大学,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而儿子刘轩也直到进入哈佛大学,独立生活之后,才逐渐明白了父亲强权教育的良苦用心。在远离父亲的哈佛校园里,自由的刘轩开始想念父亲。他第一次明白了:自己就像只风筝,爸爸就是放风筝的人,是爸爸的正确牵引,使自己乘着风势,越飞越高。 男女有别,中西合璧教育女儿 刘墉的女儿刘倚帆比哥哥整整小了16岁,刘墉对待这个出生于1989年的女儿,有不同于儿子的教育方式。 关于女儿,刘墉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方式,多加鼓励,让其充分独立,自己把握生活,又在某些方面严格要求,准则问题坚决不放任自流。刘墉在希望女儿做个淑女的同时,又希望女儿做个女强人,“因为时代愈来愈进步,孔武有力的男生不见得吃香,娇小的女孩子照样可以统治世界”。所以刘墉也用教育儿子的方式教女儿打球,并且延续了自己“霸道”的作风,从来不谦让女儿一点,他就是想让女儿尝尝“输”的味道。不过在其他方面,刘墉管理女儿的政策却非常宽松,让她自己管自己。有一次,西语专业论文,都夜里两三点了,刘倚帆还在洗澡、听音乐,刘墉只提醒了一遍,就不理了。结果第二天,刘倚帆哈欠连天地去上课,一整天也没精打彩的,自然就意识到生活规律的重要性。 因为女孩心思细腻,感情相对脆弱,所以,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刘墉喜欢和夫人一起“唱戏”――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一个责怪一个安慰,这样女儿既不会感觉很受伤,也会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不过刘墉总是那个唱白脸的。 女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会有一些独特的教育问题,比如穿衣打扮。刘倚帆在12岁时,迷上了露脐装,刘墉很是看不惯,可他没有直说,只是旁敲侧击地提了一句:“露肚脐的娃娃是可爱,可人不是没有温度的娃娃,这样会不会着凉感冒呢?”女儿愣了一下,第二天,就恋恋不舍地脱下了心爱的露脐装,毕竟感冒比不够美丽更让人挠头。 刘墉给女儿的自由是相对的,在必修课上,他就不允许女儿随意了。最初教导女儿学习汉语时,刘倚帆一点都不在意,读不准就不读了,嘻嘻哈哈地跟父亲笑闹。刘墉就板起脸,责令她一遍遍重读,不读准不许吃饭。这可是刘倚帆没有遇到过的事情,她委屈极了,却也终于明白,学习中文,关于华裔后代是一门不容忽视的必修课。 儿女是人生最美丽的财富,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成功 如果说,是刘墉的教育成就了儿女的成功,那么,刘墉这些年的成功也得益于和儿女一起成长的过程。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刘墉把对孩子的教育心得全部写进了书中,《当习惯成了自然》《恨老师》《谁不希望睡到自然醒》《有赢有输才是人生》等文章都饱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后来,他还为儿子写了《超越自我》《肯定自我》《创造自我》三本书。等儿子进了哈佛,刘墉考虑到应该跟他说一些社会阴暗面的事情,教他学会保护自己,就写了《不是教你诈》《人生真相》这两本书,而在儿子读时,他又写了《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也正是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铸就了这些文字的成功。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刘墉所著《靠自己去成功》也以40万的销量大获成功,此后的《跨一步,就成功》和《再试一次,就成功》则接二连三地成为了畅销书。 他的一双儿女,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也正大步向前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