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诗学里都存在对于意象的概念和范畴。比较中西方传统文化中意象的概念,发现二者不仅有相同之处,而且有一些异同。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西方的意象生成过程,进而阐释两者意象观的差异。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诗学;意象;差异 一、中西意象论的流变 关于什么是意象,纵观古今中外不少专家学者均了各自的意见。在中国古代,我们常把意与象相分开来说,对于意,它代表了一种抽象的精神概念,是意图、意义、意思、意念……再扩大一些来说,也是情意、哲理、观念等意思。在《辞海》中,我们将象解释为“凡形于外者皆曰象”,在中国,意象作为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有着自己的形成发展轨迹。意和象最初是分开使用,后来意和象这两个分离的概念放在一起来使用,西语论文题目,逐渐形成了意象的概念。早在《周易》中的《系辞上传》里,意和象就已出现,但是在这里,这两个概念并没有连接在一起使用,还没有形成为一个概念。最早把意象当做一个合成词来使用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写道:“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候,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第一次把意象作为正式的文论用语来使用,认为“窥意象而运斤”,是“驭文之首术”。从此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概念逐渐成为正式的概念,并在此后的千百年中,广泛地使用在我国的文化艺术中。 在西方有许多对于意象概念的讨论,其中美国的著名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合作编写的《文学理论》这本作品中详细地阐述了意象问题,在西方也取得了比较大的作用。在他们合作的这本专著中,他们把意象当做相当宽泛的一个概念。并且他们还声称,意象既是文学探讨的范围同时也是心理学探讨的课题。西方的传统意象理论,将意象比喻为点缀之物、化妆品,有装扮文章的功能。然而,浪漫派力图从各方面反抗传统的意象理论,随着浪漫主义的发展,长期束缚在神学意象中心论里的诗歌意象,逐渐解脱出来,提高了意象诗学的认知度。英美新批评对诗歌意象进行了深入的略论,他们极力地想找寻被表层文字省略并隐藏在意象深层的语义关系。除此之外,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学略论、神话原型批评……全钟情于意象。尽管西方这些的各流派等可能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意象的概念中必定含有某种“意”,意和象相互联结的本质特点是与我国相通的。 二、中西方意象论的差异 我们可以从诗歌意象的进展历程中,挖掘和研讨中西诗学关于意象的一些共同之处,找到二者的共有规律。意象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经过理论家和诗人的阐释和传播,生成了一些比较公认的内容。西方中的意象概念中必定含有某种“意”,而且意和象相互联结的本质特点是与我国相通的。 在我国,唐代以后人们开始用意境来替代意象理论,并且充分地剖析了对于意境的理论,西语毕业论文,比如说王昌龄的《诗格》,作家认为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对于这一点,西方也有一些学者与我国的意境理论相通的。比如说庞德,我国唐代诗歌艺术对其意象主义诗歌理论有一定的作用,中国的意境理论与庞德的意象理论有许多共同之点。可以看出西方更加关注隐喻,而在我国则比较重视言外之意等,从此处反映出来中西诗学意象中的一些共同之处。通过象征、隐喻我们可以达到对象外之象的追求,也是我们常说的比兴手法。而在近现代中国诗坛,我们也接受了西方诗学意象理论的作用,在诗歌创作等过程当中,大量采用了隐喻、象征的手法。从上文中可以看到中西方的作家学者在对于意象的概念方面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但是因为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诗学意象理论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从“诗言志”过渡到“止乎礼义”,中国诗学的抒情规定,将意限定在官方的意识形态里,并且通过象才可以达到礼义的标准。 在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诗歌中,明显表现出重意轻象。二者都在找寻隐藏在象背后的不尽之意,这也是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又一个相同之处。谢冕曾说:“意象是这样一种生存状态:它是通过人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觉以传达人的精神经验的艺术方式。”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重视象背后的意,鼓励大家寻觅的是那深刻背后的意,就连强调追求“意象本身就是语言”的意象派诗歌,也反对只是简单地在诗歌中对意象组合拼凑。 在上文对中西意象流变的梳理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比较中西诗学意象,西方文化中的意象概念界定得更加明晰,而中国古代对此定义得比较玄奥,并不是特别精确。西方意象理论注重对理性的略论,而中国追求情景交融的境界。很明显在各个时代、各个文类中西诗学中的意象理论含有一些异同,而我们在看待中西方诗学意象的时候,更应该强调以历史的眼光来对待这些诗学意象,比较广泛地对待中西诗学意象理论的本质差异。 三、中西方意象论的文化异同 在西方文论和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诗学范畴中,意象均为比较重要的概念。来自中国诗学文化中的意象概念和出于西方文化的意象概念,二者不仅既有共通、相似的地方,而且有明显的区别。 西方传统文化中强调主客二分,而中国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与西方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是不同的,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们对自然持有恐惧与崇敬之情。因此,西方艺术常常寻找一种对客观事物的冷静的处理。模仿说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文化相比之下更加注重自然界的生命意义,承认自然界对人类的贡献和价值,关系着我们的生命。而我们对意境的追求是其含有的深刻丰富的内涵,它从物中生发出来,是与物相纠葛在一起的,而非纯粹的表象的物。 在中西方,我们对意象的不同理解,是由于相异同的艺术思维模式与文化精神造成的。尤其是在意象的产生发展中,异同明显地表现出来。在人们获取意象和接受意象的过程中,显示出了中西方哲学思想、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我们对中西诗学意象的研讨可以加深对各国历史文化进程的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思想、艺术、精神、心灵的交融的文学,促进各民族各国家间的交流和理解。 【责编 金 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