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主要论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不同方面的异同,从中西方饮食文化不同的原因入手,引出并对比论证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具体体现在饮食对象、饮食方向、饮食方式、饮食礼仪四个方面。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饮食观念;饮食方向;饮食方式;礼仪;异同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历史发展历程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哲学造成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而中西方饮食异同主要包括了饮食对象、饮食方向、饮食方式和饮食礼仪的不同。中西方饮食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互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境界发展,中西方饮食文化将在交流中发展。
  一、造成中西方餐饮文化异同的原因
  (一)中西方社会文化、历史发展不同
  中国和西方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别。有人形象地说:如果说中餐大餐文化像是一首混声大合唱,那西餐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如果说中餐馆充满了一股阳刚之气,那西餐厅则富有一种阴柔之美;中餐馆营造的是一种公众交友的场所,而西餐厅则是在制造私密幽会的空间,可见中西饮食文化本质的异同。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和处事哲学不同
  此外,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作用,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措施、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异同。正是因为这些异同,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异同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而这种异同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我们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注重“以人为本”。
  二、中西饮食文化异同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1.中国饮食观念
  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是东方古老的阴阳学说。这是一种带有浓厚浪漫色彩的哲学,至今还在作用我们的饮食生活。中国人的饮食追求,是“美味享受、饮食养生”。因此,中国饮食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这种意境来源于菜肴复合味道的感觉,这其实也就体现了中式菜肴的最根本的特点――不确定性。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这正是中国饮食观念最重要的表现。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在中国,吃,远不是为了饱,为了营养,有时吃饱了,还要吃,这是超负荷的饮食。何故?说好听点,是欣赏烹调的艺术;说不好听点,是不胜其“味美”的诱惑,是在尽情进行味觉享受。中国的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措施是调和鼎鼎,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如果离开了味的不确定性,中式菜肴就毫无个性可言,而没有这种个性就不能上升为一种艺术,也就丧失了中式菜肴的独特魅力。
  2.西方理性的饮食观念
  西方饮食观念是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的常理为形而上学理念,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措施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影响,如饮食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落后了,到处打上了措施论中的形而上学痕迹。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毫无艺术可言。而且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一边放羊排,另一边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西方人把饮食当作一门科学。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西语毕业论文,注重饮食的营养功能。西方人吃东西时,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甚至比起中国的美味佳肴来,简直单调得如同嚼蜡,但理智告诉他: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说得不好听,就像给机器加油一样。对西方人来说,食物的味道则是次要的。如果加热烹调,会造成营养损失,那就半生不熟,甚至于干脆生吃。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异同
  1.中国人的饮食以素食为主
  由于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又加之人口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2.西方人的饮食荤食为主
  西方人继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也是从动物身上摄取提炼而成的,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1.在中国,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异同对民族性格也有作用。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作用,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2.西式饮宴上,尽管食品和酒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在饮宴上,西方人将个人的独立、自主提到首位,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异同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西语专业论文,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用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三、结束语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雄厚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是文化、科学、艺术的结晶。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风格但同样是无与伦比的餐饮文化。品种众多、风味独特的地方佳肴,香飘四海,风靡万方,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海外爱好者。还可以说,我国的饮食功夫也是一种学问,一种特色的突出,一种交流的途径。
  西餐文化与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其中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的一些方面,如,“平等”、“自由”、“卫生”、“隐私”等文化内涵。
  中国悠久历史5000年,西方世界五六百年的社会历程。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交流以及融化为全人类文明起到了填补和着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福祥,吴汗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94.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探讨出版社,1994.
  [3]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