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绘画中线条功能的异同[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任何艺术语言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线条作为最古老的绘画艺术语言,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西绘画在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由于哲学思想的异同及其对文化的作用,使绘画艺术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线条中西绘画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绘画 线条 功能 异同
  检 索:
  线条艺术在中国画与西洋画中各有独特的见解。不论是表形,还是表意,线是阐明各种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从已发现的原始岩画、壁画、彩陶来看,线是使用最早、最基本、最直接的表达形式之一,成为图像构成的基本元素。线条形状各异,功能有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故牟宗三先生在《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第一讲中谈到:“哲学从关联着文化来讲,哲学就是指导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或智慧,也即指导一个民族文化的方向与智慧。”由于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异同,文化理念的不同,形成审美观念也各不相同,对绘画表现形成深刻的作用,西语专业论文,中西绘画关于线条应用也呈现出不同的功能与内在特质。
  一、中西绘画思想的异同
  中国文化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文化的重点,其所关心的是“自然”或“对外在的对象”。中国画线条源于中国古典哲学《周易》中的“乾”、“坤”关系及阴阳变化,而西方绘画思想源于“数”及其逻辑性。黄宾虹在国画起源中谈到“图画肇兴,本原文字”。清・原济在《石涛画语录》一画章第一中论道:“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吾道一以贯之”语出《论语・里仁第四》,《疏》:“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一画”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规律和法则。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画开天地,始有“乾”、“坤”,“乾”、“坤”即两仪,两仪生八卦,逐演变成六十四卦……
  而西画强调“数”是万物的本源,重视科学,使西方绘画中“心物对视”的特殊现象导致柏拉图“模仿说”的盛行。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只是“镜子里的影子”,或人物的“肖像”。因此,艺术美就只能是社会、生活美的影子。西方绘画把科学应用到绘画中,要求画家以纯客观的方式来把握自然,即画家所画的物象一定要与所见的保持一致。西方绘画客观地再现眼前的现实世界,强调光与色的关系。印象派大师如莫奈、凡高都以色彩的线条表现自然环境的光与色彩关系。
  中国画的审美趣味深受道家、禅学精神作用很大,线条在中国画中既是一种造型手段,更是表现“形、神、情、意”的最佳方式,充分展示了其特有的表现力。康德的美学思想认为美是一对象合目的形式,对美的理解首先在于形式。古希腊雕塑家色诺克拉底解读潘菲洛斯的著作认为:“他是第一个在各种学科里进行彻底钻研的画家,特别致力于算术与几何学,他认为没有这些成就,绘画不可能臻于完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论述绘画时讲到:“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阴影与光亮,坚硬与柔软,平与不平,准确地把它们再现出来”。赫拉克利特认为:“艺术模仿自然”。由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异同,由此而形成绘画表现中线条的功能也存在着明显的异同性。
  二、“以形写神”与“以形貌形”的异同
  线条是中国绘画中最为概括的绘画语言,更是表现物象“形”、“神”、“情”、“意”的最佳方式。中国画家早就认识到“形似”不能达到“神似”,神的重要性远高于形,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审美主张。中国画中的线条既是表现物象的内在精神与形体,又是画家精神的载体。谢赫在六法论中首提气韵生动,其次为骨法用笔,再次为应物象形。形与神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形是揭示事物的外延,而神是表现事物的内涵,故张彦远所说的“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中国肖像画不称写形、写貌,而称传神、写真、写心。宋代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西班牙语论文,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气,看数尺便倦”。“士人画”的理论,对当时和后人作用很大。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应用到造型艺术中,达・芬奇在《画论》中论述道:“绘画科学的第一条原理――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的形体,物体的描绘,就此为止。事实上绘画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正是以靠面以表现可见物的形状。”正如达・芬奇以靠面的表现可见物的形状,其侧重点在于对光及明暗色彩的变化,线条的影响仅仅为形体和结构的准确而表现,没有中国画的表意,表神的功能。
  中国画强调观照物象,以心传心,以心悟物象,强调“悟道”的特质。清・普荷曾有“画中无禅,惟画通禅”,禅家所悟的更是画外之意。中国画中的“十八描”,如吴带挡风、春蚕吐丝等不同样式,山水画中的大小斧劈皴、长短披麻皴等不同线条的表现笔法,线条不但具有表现形质的功能,更是表情、表意的载体,也是画家人格与品格的内在体现。而西方绘画中强调形的影响,印象派画家塞尚提出的“自然中每件东西都与球体、圆锥体,圆柱体极相似,画家必须学会描绘这些简单的形象”。而以线条为主的画家蒙德里安认为:“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著作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诸十字形,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艺术须决定着形和空间的等值”。线条影响在于表现形和物象的空间关系,线条的影响附着于形体,没有作为独立的功能来表现画家内在的精神,只是表现画面的手段或技法。在西方线条作为独立功能的认识在二十世纪初瑞士画家克利才有初步的认知,在其《艺术・自然・自我》一书中写道:“一件艺术品超越了自然主义的瞬间,线条便以一个独立的图画要素进入其间……”。线条作为独立艺术功能在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绘画中,魏晋时期便以确立,更早可以推到汉代帛画。这与中国书法表意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以书入画的独特特性
  (一)书法在中国画中的特质
  西洋画与书法毫无关系,而中国画与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画的线条在于它的书写性,强调以书入画,故有“书画同源”之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在于立意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元代杨维祯说:“书盛于晋,画盛于唐宋,书画一耳。士大夫者必工书,其画法必书法所在。”书画相通,寓书法于画法之中,故中国画线条的不同变化与书法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用笔的措施上,基本相同,并且可以把书法上的笔法直接应用到画上去,至于书法与画法所追求的艺术措施与风格标准,如粗细刚柔,雄浑豪放,透逸优美,平正奇险,也无不相通。宋代米友仁《题新昌戏笔图》中写道:“子云(杨雄)以字为心画,非穷理者,其语不能至是。画之为说,亦心画也。”书与画皆为“心画”,即由心灵表现与性情的流露。中国书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成熟的艺术体系,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如“永”字“八法”(侧、勒、努、�、策、掠、啄、磔)这些因素对中国画产生很大作用,清代刘熙载明确地把书和画同加品评,认为“书与画异形而同品”。
  中国画力求在状物的基础上表达画家的情与意,强调画家个体感情的表达。因而,中国画对线条的重视和应用可想而知。比起油画来,中国画对线条的应用要重视得多,所以在技巧上中国画家和书法家一样,将运笔提到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书画成了一个统一体,不仅是画上的题款,而且还是画法本身所不可缺少的,中国画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书法家。
  而西洋画中没有书法艺术,在表现形象中的线条则缺乏中国画线条的丰富表现力,特别在使用工具与作画媒介中也存在着不同。
  (二)“水”与“油”作为媒介的异同
  “水”作为文化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提及的非常多,如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的竹简中,其中有一篇被称作《太一生水》的文献,此篇开头便讲:“大(太)一生,水反辅大(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太)一,是以成地……”它提出了中国哲学思想中水居于首要地位的宇宙论纲要。《孟子・离娄下》中孟子与徐子的问答,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苛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性,君子耻之。”《论语・子罕》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江河的形象表示时间的推移。黄宾虹老人晚年提出的“水法”概念,不仅仅作为简单的媒介层面,应作为“道”与“德”的层面去思考。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以“水”作为媒介,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磨墨过程中水份的多少,决定着墨色的浓淡变化,而且在绘画表现中,更能表现出玄妙的变化。而西洋画在表现过程中以油质为媒介,如达・芬奇《论绘画》中记:“铜绿即使与油混合,若不赶紧上清漆,极容易在烟雾中失去原来的美观。”“若将铜绿与芦荟油混合,可使铜绿极鲜艳美观。”其玄妙性不及墨色的微妙变化,而线条之表现力的细微变化不及墨色的变化那么多样。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作品中将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结构和精神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从中考察艺术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样如此,以“水”与“油”作为媒介,与东西方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使用工具与材料的异同
  中国画中使用的工具是毛笔,而西画所用的工具为扁笔。毛笔有硬、柔、长短之分,硬毫如狼毫,软毫如羊毫。毛笔的柔性在使用过程中或粗或细或平或湿,或以柔写刚、或以刚写柔,具有无穷的变化,而扁笔在使用过程则相对变化不如毛笔丰富。绘画工具的产生和使用与特定的社会文化及生产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画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和“水”作为媒介与使用绢帛、宣纸的产生有着直接的联系,当古代中国普遍使用绢帛的时候,丝织品却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与绘画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
  因此,中国画尚意,西洋画则尚形,中国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洋画则以光和色来表现物象,这些异同,形成世界美术领域中的两大体系。不同民族的艺术有其不同的优点,也有其不同的审美情趣,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需要不断吸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扬长避短,使艺术得到新的发展。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