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国前期中西美术教育差异[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民国前期,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西方学校制度下美术教育措施的借鉴势在必行。两者的差异对比略论,有助于探讨此时期中国美术教育变革的内在因素,并为今天美术教育改革提供或可借鉴之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民国前期;传统美术教育;改革
  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至清末民初中国美术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意、工笔等美术种类,并以“师徒相授”、“父子相传”的教育模式传承下来。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与西方学校美术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体系、教育措施上有较大的区别。
  一、教育目的
  从教育目的上来看,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一直将传授“画技”作为主要教育目的。明清时期,随着文人画兴起,传统美术教育逐步承担起传授文人画家必须具备的绘画技能的责任。此时人们在思想上已经初步认识到美术是决定人的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自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后,“图画课”和“手工课”开始进入学校课堂。从当时新学体系对图画课程教学要求为:“习画者,当就实物模型图谱,教自在画……以备他日绘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 ①可以明显看出,此时美术教育带有较强的实用功利性,重在技能传授。
  西方美术与科学联系比较紧密,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为“纯艺术”与“实用艺术”两部分,无论是哪一部分在学校教育制度下,教育目的与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有明显区别。西方美术教育从广义上看是将美术作为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看,西方专业美术教育是建立在注重学生整体文化和道德素质基础上的用以培养能够推动美术事业发展的美术专业工作者的教育活动。总的来说,西方学校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特点是与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最大的区别。
  二、教育体系
  从教育体系上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手工作坊式的“师徒传承”技艺是主要的美术教育方式。“师徒传承”制度广泛运用于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亲师合一”的思想使师徒关系如同父子。紧密的师徒关系使前辈的绘画技法、风格和理念传承的更加完整。“师徒传承”式的美术教育方式有利于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天赋和学习进度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较快的取得进步。在中国画发展史上,之所以能够在各个时间段不断涌现各具特色的绘画流派,师徒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师徒制”教育体系的缺陷在于,在传统儒家思想“师”如“父”的作用下,学生只能在师傅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美术创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过程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长时间跟随同一个师傅学习的情况,造成最初的“择师”尤为重要,一旦选择错误难以更改。其次,一个教师很难在各个知识领域达到全面的高水准,这就造成师傅在某方面的弱项会作用到学生。封闭型的师承关系形成风格的统一,一方面将中国传统美术各项技艺推向精深,另一方面,相对限制了不同绘画风格的交流与传播。
  在西方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首先进入绘画作坊从制作颜料学起,在实践中观察老师的绘画措施和技巧,西语论文题目,慢慢积攒经验。其后开始逐步协助老师完成著作。至学习期满后开始独立创作并慢慢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由于文化异同等因素的作用,欧洲学生“尊师”的观念没有中国学生强烈,门户观念也较弱。
  西方学院美术教学体系与之前有较大的变化,学校按照学生年龄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划分年级,再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进行集中教学。每个班级的课程由多位教师共同承担,每位教师仅负责教授自己最擅长的课程,为学生“择师”提供了条件。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增多,促进共同进步,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学校破除封建旧思想的束缚,实行男女同校同班教学,一方面活跃了学习的气氛,另一方面使女性能够接受到专业系统的美术训练,为女性画家取得更大的成就开辟了道路。由此也可以得出,要想实现“全面教育”的美术教育目标,学校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教育措施
  传统中国画注重表达画家的“意”,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悟性要求较高,教学时一般先由教师示范画法和步骤,学生再进行摹仿,有不懂之处可向教师请教,重在自行练习及体会。教师对学生著作多使用口头讲评的方式,一般不对学生的著作进行直接修改。
  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强调临摹的重要性,西语论文网站,南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其中就包括“传移摹写”。至文人画兴起之后,临摹成为最重要的美术教育措施之一。因此,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中包含长时间的临摹学习,学生从中体会各种绘画风格的基本技巧以及多种程式化的规定和特点。临摹可以为画家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经验和素材,使前人的绘画技法和艺术思想得到比较完整的传承。但也造成了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将前人的著作作为楷模全面接受,缺乏客观的略论和评判,造成思想僵化,著作千篇一律。
  西方学校美术教育则比较强调对学生写生能力的培养,在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后,通过不断地实践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临摹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使用。西方古典绘画注重写实和透视的特点使画家完成一幅著作往往需要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即使是临摹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此外西画除构图、透视等基本绘画要求外,没有过多的格式限制,临摹对创作的帮助不大。民国同期的西方学校美术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摆脱传统模式束缚,重视个人情感和创新性的特点。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传统美术教育重视“传移摹写”的影响,所以很重视对画论的总结和学习。历史上有很多精辟的中国画理论,如谢赫所著《古画品录》、记述郭熙山水画经验的《林泉高致》等对中国画的发展作用很大。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中第一法“气韵生动”成为衡量传统中国画的主要标准。注重绘画理论,不仅有助于绘画技法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整体提高了艺术素养。不足之处在于,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在具体到绘画技法和技巧等细节问题上时,更多的是依赖师傅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自行体会,随意性比较大。一旦出现变故,几代人积攒下来的经验和技法就会面临失传。如画圣吴道子,画法精妙,但除了后来被总结传世的“吴家样”外,吴道子独特的绘画手法鲜有记载。
  西方学校美术教育比较侧重于实用科学理论的探讨,如人体结构、光和色的关系等,理论涵盖面不断扩大,将包括艺术、哲学等多种思想理论课程加入到美术理论的范围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深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很大。在教具的选择上比较规范,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完整。教师可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改良和增补,经验和技法的继承更加完整。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民国前期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也是当时我国所处剧烈动荡的社会时代背景所决定的。西方学校美术教育在此时期表现出的一些优越性,吸引着我国美术教育家的目光,也为之后我国美术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
  注释:
  ①《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
  【参考文献】
  [1]王亚楠.民国早期文化政策探讨(1912-1927)――美术教育、美术社团与文物保护[D].中央美术学院,2017.
  [2]聂危谷.林风眠如何看待艺术传统[J].美术观察,1999(05).
  [3]顾平.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考略[J].盐城师专学报,1998(04).
  [4]张小鹭.中日师范美术教育的比较探讨[J].中国美术教育,1994(01).
  [5]范景中.国立艺专时期(1928―1949)[J].新美术,1998(0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