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兵工事业的作用(1928-1938)[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虽然它在表面上取得了统一,但是地方军阀依然各自为政。同时,国共冲突和日本的侵华野心也严重威胁着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为了巩固政权,排除异己,蒋介石和地方军阀都大力扩充军事实力,重点发展兵器工业。而作为具有发达军事工业的欧洲强国--德国,出于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愿意帮助中国发展军事工业。中德两国之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德军事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28-1938年,中德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蜜月期”。大量德国军事顾问受聘来华,大型德国军火商及其代理洋行纷纷参与中国的兵工建设,一批具有德国教育背景的中国高级科技人员也积极投身于国内的兵工事业,并逐渐成为骨干力量。通过这三大力量的综合影响,德国对这一时期中国兵器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帮助中国建立起一批军事探讨机构和新式兵工厂,而且协助中国仿制出大量德式武器,其影响是其他西方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尽管中外学者对这三大力量展开过大量探讨,但大多是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等角度出发,很少从军事科技史角度切入;探讨结果也多仅限于宏观概述,缺乏全面深入的略论。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德国军事弗莱堡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重庆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所藏原始档案和散见于各种史料汇编、文史资料、个人回忆录以及国内外相关探讨书籍的收集与整理,对德国军事顾问团和具有德国教育背景的人才在这一时期各兵工单位中的任职情况、工作、地位等进行了全面考察,对德国大型军火商及其洋行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合作与贸易进行了系统探讨,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得出了新的结论和看法: 第一,首次对兵工领域内德国军事顾问和具有德国教育背景的国内高级科技人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德国军事顾问团之兵工顾问列表(1928-1938)》和《南京国民政府兵工领域内重要的留德学人列表》,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学识水平、任职去向、工作成就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追踪,发现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分布十分广泛,从中央到地方,从兵工行政机构到各个兵工公司,无所不在,并且主要集中在弹道、大炮、火药、军用化学、军用光学仪器等中国兵工事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填补了某些方面的空缺。 第二,针对前人探讨过于笼统和简略的不足,首次结合相关兵工公司和探讨机构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分专题对德国在传统的枪炮工业、火药工业和新兴的军用化学工业、军用光学仪器工业等领域的作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略论,揭示出这些公司和机构在设备、技术、厂房、人员、原材料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德国化程度,发现德国不仅在传统的军事工业与技术上对中国作用巨大,而且直接推动了军事光学和军事化学等新型军工公司和技术在中国的产生。 第三,首次对德国、美国和意大利在对华航空工业输出上的激烈竞争进行了专题略论,研讨了德国在竞争中失败的原因,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德国总顾问佛采尔将军同南京政府官员之间的矛盾、蒋介石对德国空军实力先入为主的成见、留美人员对航空领域的作用和意大利人给予中国的优惠政策。 基于以上具体探讨,本文最后对德国在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兵工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认为德国在这一时期中国兵工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产生了广泛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并不深远,而且未能帮助中国兵器工业走上独立发展道路,而究其原因,则可归结为工业基础薄弱、资金匮乏、国民党官员素质低下、政府独立意识缺乏、国内外政治环境多变、德国追求利润等7个方面。 在探讨过程中,本文也通过考证,弥补了前人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认识不足。例如,关于中国近代最优秀的重机关枪--马克沁机关枪仿造原型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其原型是德国MG08,有的认为是德国MG08/15,还有的认为是MG09。本文通过对外形、技术参数的比较,发现它既不是德国MG08,也不是德国MG08/15,而应该是这两种类型的中间型号,而可能是德国MG09。 当然,本文对这一些问题的探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还有许多问题,如参与中国近代兵工事业的德国军火商及其洋行、兵工领域内留德学人、仿制武器的使用情况和德国技术的引进与本土化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讨。

【关键词】:德国 南京国民政府 兵器工业 德国军事顾问 中德军火贸易 留德学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6.48;K262.9
【目录】:

摘要5-7

ABSTRACT7-13

绪论13-17

第1章 历史背景的概述17-31

1.1 中国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17-18

1.2 德国发达的军事工业以及经济利益的推动18-20

1.3 中德关系的良好历史传统20-21

1.4 德国军事技术顾问的引进21-23

1.5 德国大型军火工业与在华德国洋行的参与23-25

1.6 具有德国教育背景的兵工人才的加入25-31

第2章 德国对国民政府枪炮工业发展的贡献31-57

2.1 中国近代枪炮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31-32

2.2 军事技术探讨机构的设立32-40

2.2.1 理化探讨所32-33

2.2.2 弹道探讨所33-36

2.2.3 白水桥精密探讨所36-40

2.3 株洲兵工厂的创建40-49

2.3.1 建厂的提出与筹备40-41

2.3.2 各分厂的建立41-47

2.3.3 技术人员的派遣47-48

2.3.4 在重庆时期的重建与生产48-49

2.4 原有兵工厂的整理扩充与德国武器的仿制49-57

2.4.1 原有兵工厂的整理扩充49-50

2.4.2 德国武器的仿制50-57

第3章 德国对地方政府枪炮工业发展的作用57-79

3.1 广东近代枪炮工业57-73

3.1.1 石井兵工厂57-59

3.1.2 广东潖江炮厂59-73

3.2 山西兵工厂73-75

3.3 东三省兵工厂75-79

第4章 德国对中国近代火药工业发展的影响79-93

4.1 中国近代火药兵工厂的建立与发展79-81

4.2 汉阳火药厂81-87

4.3 山西火药厂87-89

4.4 东三省兵工厂火药厂89-90

4.5 火药的生产与制造90-93

第5章 德国对中国近代军用化学工业兴起的推动93-107

5.1 中国近代军用化学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93-96

5.2 中国近代军用化学武器的早期探讨96-97

5.3 运用化学探讨所的建立97-100

5.4 中国近代军用防毒面具工业的兴起100-106

5.4.1 巩县防毒面具厂的兴建100-101

5.4.2 广东防毒面具厂的建立101-102

5.4.3 军用防毒面具的仿制102-106

5.5 中国近代军用化学工业的兴起106-107

第6章 德国对中国近代军用光学工业兴起的支持107-119

6.1 中国近代军用光学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107-109

6.2 中国近代军用光学工业的建立109-115

6.2.1 军用光学仪器制造厂的提出109-110

6.2.2 光学修理厂的创建110-111

6.2.3 光学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111-113

6.2.4 测远镜工场的设立113-115

6.3 中国近代军用光学仪器的仿制115-119

6.3.1 第一具军用望远镜的仿制115-116

6.3.2 其他军用光学仪器的仿制116-119

第7章 德国对中国近代航空事业发展的作用119-133

7.1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早期发展119-120

7.2 德国顾问与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120-124

7.3 德国容克斯企业与中国航空机身及发动机制造厂的筹划124-127

7.4 德国同意、美等国在华航空领域竞争的失败127-129

7.5 德国同意、美在华航空领域竞争失败原因初探129-133

7.5.1 德国总顾问佛采尔将军同南京政府官员之间的矛盾129-130

7.5.2 蒋介石对德国空军实力先入为主的成见130

7.5.3 受留美人员,尤其是留美人士宋美龄的作用130-131

7.5.4 意大利人给予中国的优惠政策131-133

第8章 总结133-149

8.1 德国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兵工事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133-135

8.2 中国兵工事业未能通过德国的帮助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原因研讨135-148

8.2.1 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落后136-140

8.2.2 资金缺乏140-141

8.2.3 政府官员贪污腐败141-142

8.2.4 国民政府缺乏独立意识142-143

8.2.5 国内外政治环境不稳定143-145

8.2.6 德国追求利润本性145-147

8.2.7 其他一些制约因素147-148

8.3 一点启示148-149

附表1 德国军事顾问团之兵工顾问列表(1928—1949)149-155

附表2 南京国民政府兵工领域内重要的留德学人列表155-161

附表3 南京国民政府兵工领域内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四位最主要人员简表161-163

附表4 仿制德国主要武器列表(1840—1949)163-165

主要参考文献165-173

致谢173-175

在校期间的学术论文175

德语论文德语论文网站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