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是儒家孝道的创始人,他们所推崇的孝道思想对中国传统孝道的发展具有定型和导向的意义,成为中华伦理道德体系的起点和诸德之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作用。而对西方而言,敬神才是其道德体系中的核心。从《柏拉图对话录》的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对虔敬的辩论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出西方道德体系中人道须依神道而行,立人与敬神并不矛盾的西方现代精神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电影《刮痧》略论中西方哲学的源头,即孝道和敬神。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儒家;孝道;苏格拉底;敬神 作者简介:杨梅(1987-),西语论文网站,女,四川凉山人,四川外语学院在读探讨生,主要探讨主要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刮痧》这部电影充分向观众展示了中西方的文化冲突,西班牙语论文,可谓是中美文化冲突的经典。以前很多人从不同的视角略论了这部电影,比如其中所反应的文化无意识、从中引申的中西文化异同的反思等待,而本文试图通过电影略论中西方哲学中的两大核心价值:孝道和敬神。 一、孝道和敬神的定义 从词源学的角度:敬神(piety)来自拉丁文pietas(虔敬、敬意),其形容词形式pius 指"devout虔敬的" 或 "good善行的". 虔敬在传统拉丁文中的用法是一种复杂的受到高度重视的罗马道德。一个虔敬的人尊重其对他人、神和实体(比如国家)的责任,且了解其在社会中的所处的位置。在古希腊汉语词典中,敬神的定义有:1)神圣的、神的法学所准许的,合乎天理的;2)非神律所禁止的、人类可以享用的。而苏格拉底和游叙弗伦的辩论中研讨了对于敬神的三种定义: 1.敬神即做神所做;2.凡神所喜即敬神; 3.敬神即在于侍奉神。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美德之一。在远古的氏族和部落社会之中,“孝”的意义是很广的,是指对本族中年长者的尊重、敬爱、赡养和祭祀[1]。随着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长时间的发展,“孝”也由对族中老者的尊敬变成对父母的关爱,成为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甚至在今天,对生者的“孝”更为受到重视。但是综观《论语》里的孝道思想,跟上古时期更为接近,那就是“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义务,还是忠于国家的品德基础,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士的标准之一,在孔子那里,孝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抚慰和祭奠。 二、中西方哲学的源头:孝道和敬神 1.西方的敬神 大家都知道西方文明源于两希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对法学的责任感和尊重是西方社会的根本,在《刮痧》中这一点就得到充分的展现,当医院的工作人员看到丹尼斯背上有被疤痕时,他们认为许大同夫妇违背了上帝的意愿、触犯了法学,让丹尼斯生活在一个充满恐惧和暴力的环境中,而此时他们所能做的就是采取法学手段让丹尼斯摆脱这种充满恐惧的生活环境。这一细节向我们展示了西方的道德观:尊重法学、按神的意愿行事。 首先,我们来看游叙弗伦给出的第一个定义:敬神即做神所做的事。《刮痧》中当许大同的朋友兼上司昆兰在看到儿童福利院向法官提交的丹尼斯背部疤痕的图片后被震惊的样子,如果作为中国人可能会碍于朋友情面而继续帮朋友打官司,但昆兰做出的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他相信的是事实与证据,而不是个人情感,即便是朋友只要触犯了法学也应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昆兰当场就拒绝继续担任许大同的律师。 其次,倘若侍奉的目的是给侍奉的对象带来好处,那么一个人侍奉神究竟能给神带来什么好处呢?游叙弗伦给出的答案是:诸神并不因为我们的侍奉得到什么好处,诸神并不会因为我们的侍奉变得更加神圣[2]。在《刮痧》中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虽然看到许大同夫妇看不到丹尼斯时痛苦的情形,但仍不会因此而放弃对许大同的控告,特别是当其中一个工作人员说道:如果我们错怪了许大同而让他们一家人不能团聚,那该怎么办时,她的律师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他认为这是他们为正义应该做的事情。 2.中国的孝道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中父亲/儿子(father/son)的关系是维持整个社会的根本,推己及人(亦是邻居―国家)、父慈子孝/君臣关系等都在中国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的前提。《论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有子所说的一句名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也。” 这句话是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人之行莫大于孝,为人者如果做不到孝,那其他的品质也就无从谈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出父子关系可延伸至君臣关系,父亲对子女的爱也可以推及至臣民对君王的尊重。《刮痧》整部电影的主线条刮痧其实是许大同的父亲所为,但一方面由于他父亲还在办美国绿卡,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中国孝道,使得许大同向法官隐瞒真相,而解释刮痧是他自己所为。 其次,孔子认为在精神上的孝,意义远大于物质的供养。在《刮痧》中当丹尼斯由儿童福利院代为抚养时,许大同并没有把事实的真相告诉父亲,而是以一个善意的谎言隐瞒了父亲,这是因为其不想让父亲跟着他们一起担心,他想让父亲过安稳的生活,这点也说明了孝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孝,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孝。前段时间网上有则消息称以后常回家看看老人将被列入法学条款中,也就是说如果子女长期不回家看望老人,老人有权控告子女,这也说明了精神上的孝远重要于物质上的孝。在父母眼里子女的陪伴和关切比物质的丰盛要重要得多。 三、结语 中国传统的孝道和西方的敬神思想在《刮痧》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孝道和敬神是中西方哲学的两大源头,影片中充满了两种文化的冲突,在影片的最后导演试图达到中西文化融合的目的,但我认为这样的结尾难免有点牵强,中西两种文化毕竟是几千年沉淀的结果,两者之间的冲突、矛盾不会因为个人的努力而得以消除,只能是最大限度客观地去理解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化,从而做到文化宽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无神论国家,因而让中国人像西方人一样敬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同样西方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而不曾有过像中国一样的儒家思想,因而让西方人完全接受中国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思想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旨在客观地对待不同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范玉秋, 林雨. 论《孝经》对孔子“孝”的思想的发展[ J].鲁行经院学报,2002(5). [2] 柏拉图. 游叙弗伦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3] 孔子. 孝经 [M]. 京华出版社,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