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不同自然观形成原因[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者简介:孙玉(198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主要探讨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甄跃辉(1979-),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保险系讲师,主要探讨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我们的先民关于自然界的认识各自有着鲜明的特征――西方热情奔放的开放观和中国含蓄内敛的封闭观。那么,这些鲜明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何以中西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异同呢?本文具体从中西不同自然观产生的地理、经济、文化背景进行略论。
  关键词:封闭观;开放观
  一、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与自然开放的岛屿环境
  古往今来,在中华民族这片辽阔的疆土上,黄河、长江犹如两条生命的巨大纽带,维系着整个华夏文明。两岸的肥沃土壤使得这里的先民们得以生息养性、繁衍播种。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将我们与印度文明相隔离开来。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环抱着东部和东南部,辽阔的太平洋阻隔着炎黄子孙去寻找未知世界。蒙古高原雄居北部,难以穿越茫茫草原。在这种自然封闭的条件下,孕育着中华民族的古老而作用深远的自然观――我们的世界是封闭的。
  早期古希腊人生活爱琴海区域的岛屿上,岛屿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是空间感受是不连贯性和不可穷尽性。在一望无际的海域中,一个个岛屿便是一个个孤绝无依的独立体。人们凭借当时的知识水平,地中海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希腊的地理化境中无阻挡性,造成了东西方文化的接壤。因此,这种岛屿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自然的开放性。开放性的环境促使他们能够从外界文化中吸取营养,而不是刻板的遵守一种文化传统。
  二、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与竞争开放的商贸经济
  秦汉以后,农业经济就打上了封建统治者的烙印,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中国社会滋生出具有明显农业特征的观念和文化。首先是传统农业带有极强的保守性,生产单位分散、规模狭小、生产技术墨守成规,小农经济构成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经济基础。第二,传统农业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口流动,中央集权制和户籍制度的束缚,西语专业论文,致使大多数农民安土重迁。这样,新的阶级很难在中国产生。第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来取得较高的收成,这使得许多未成年人过早地投入农业劳动而失去受教育机会,同时也刺激强化了农民早婚早育多育的观念,造成中国古代人口的阶段性高速增长。
  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模式不同,西方社会经济系统自从古希腊罗马时代起就是一种商贸经济结构,尤其是古希腊的城邦经济为西方经济结构的主要模式奠定了基础。
  由于希腊本土山峦林立,可耕地少,人稠地贫,对发展农业不利,与中国两河流域完全不同,资源相对缺乏,气候恶劣,人们在自然条件下缺乏生活必需品,遇到天灾很难生存,许多人只能离家另谋出路;同时氏族制度解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西语论文,贵族地主巧取豪夺迫使许多小土地所有者与自耕农纷纷破产,出走他乡;一些富于冒险的城市商人为了发财主动向希腊周围地区寻找新的天地。许多人涌向希腊周围地区,寻求新的利润,足迹遍及地中海、黑海、爱琴海周围一代。在这一过程中,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形成,各行业商业化倾向越来越显著。海外市场反过来刺激了希腊内部手工业也商业的活跃。对外贸易的同时,建造海港、船只、确立度量衡制度,铸造金币,这一切为贸易繁荣奠定了基础,希腊成为地中海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
  三、儒、道思想文化的保守与希腊精神的积极进取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儒家的“贵和尚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从总体上来看,先秦两汉的儒家的中和理论,是以“中庸”为理论基础,以“礼”为标准,以对统一体的保持、对竞争观念和行为的抑制为特征的。在中国文化中作用久远的中庸之道,虽然也包涵有不偏不倚、允当适度的持中之意,但它力图使对立双方达成的统一、平衡经久不渝,永远不超过“中”的尺度,这就成为一种阻碍事物发展变化的保守理论。中和理论还强调要以“礼”作为标准,所谓“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便强调“礼”对“和”的制约和指导影响。这种以礼为标准的和谐,抽掉了事物相异、相悖以至相争的基础。因此,这是一种贵和需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和谐论,是论不过“中”、变不出“礼”的封闭保守式的和谐。发展到后来,便成为典型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的守成式的和谐论。
  《周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由八个单卦和由其两相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组合而成的整体。《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卦”首始,以“未济”终了,形成一个封闭的圆。“宇宙万物都被包含在这个封闭的圆圈里面,隐然给人一种绝对真理的感觉。”[2]《周易》以未济为第六十四卦,是耐人寻味的。未济表明过程处于变化之中,尚未完成。《周易》的这种安排表明了试图用有限反映宇宙无限变化的心态,而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也莫不在这个封闭的圆圈里面。所以这就限制了人们探索自然机理的视野,这种封闭体现中的循环变动性观念,遂成为中华民族思维的一个重要传统。
  希腊人在探索自然的开始阶段显示出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特征。由于古希腊是岛屿文化,它对自然现象与自身思维之间的矛盾特别敏感。因此,我们看到古希腊人总是孜孜不倦的追求自然事物的物理属性,而且最终成为希腊文化的特征由于民主、自由、独立的社会氛围,人人养成了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人们希望在独立思考中体现自身价值。这样,追求对自然的理解就在社会中得到不断的放大。
  在希腊人那里,求知与寻找智慧的理论成为文化的兴奋点。在古希腊时期,整个自然观就是对外部世界实在的认识,对外部实在的真理理解是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这样,他们对认知与自然实证之间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敏感依赖性。这种敏感依赖性在社会城邦中得到迅速的扩大,所以,在西方对的科技文化那里,我们看到对自然普遍原理的思索是这种文化的真正肇始。
  通过以上几点关于中西方何以会形成两种不同自然观原因的略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是由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根深蒂固的经济传统和文化底蕴的差别,造就了中西方关于外部世界的观点、做法、风格上的封闭与开放。(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论语・学而》
  [2] 《中国文化源》,百家出版社,第233页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