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传统文化研讨社会的和谐美[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当前,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和谐都成了学者探讨的对象。和谐其实属于美学的一个概念。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被人们赋予新意义。不管它的含义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其最基本的特征,那就是“美”。和谐美这一概念很早就已经产生,它蕴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西方的传统文化。本文旨在通过中西传统文化的略论来研讨和谐美,寻求和谐的真谛,和构建和谐的途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社会;和谐;美;中西传统文化
  几千年以来,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和美学思想是相统一的。对于和谐经典词句非常之多,比如蕴涵和谐意识的“声一无听,物一无文”,追求和谐的“以和为贵”,以及总结生活政治经验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此可见,古人早已经认识到人对美的感受需要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和谐去体验。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没有和谐的实现,美也就无从谈起。也就是说美即和谐,西语毕业论文,和谐即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等几乎所有的流派都认为和是美的思想根源。而各个流派的侧重点又不一样。儒家主要侧重于政治品行方面,认为完美的人格是“克己复礼”,而完美的社会体系是以血缘为纽带来维系的;墨家重视物质利益,他们认为完美的社会是注重自我与利益的和谐统一;道家则从人与万物的关系上,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们认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是美的最高境界;而法家则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认为美就是个体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他们强调人们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情。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的传统哲学有许多的流派,并且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侧重点都不一样,但是在“和”的思想都是一致的,都认为个体与客体应该相互统一。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入世的人伦、义利之和的角度上,还是从出世的自然之和的角度上来说,和谐即为美的审美思想都已经与中国古人的现实生存状态互渗相融,成为其探析世界、内省自身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因此,古人对所处的社会而进行的审美评价就离不开和谐了,且对理想社会的审美构建也离不开和谐了。比如《论语・为政》里对尊崇“和为贵”的社会给出了肯定:“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也就是说只有重视和谐、以和谐为追求的社会才是是美的;《左传・襄》对“八年之中,九和诸侯”的和谐社会也给予了赞誉:“八年之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也就是说只有政通人和、民族和睦的社会才是美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和谐观与美学思想是相统一的。那么,这种传统的和谐社会理想或者说美的社会理想的具体蕴含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将对其进行研讨
  首先,在和谐的社会也就是美的社会里,社会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应该是和谐的。《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意思是指通过合理的措施,迈向美好的愿望,达到事物发展的理想境界。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和谐应该是社会内部各组织,各要素管理合理,运行有序,并且各种事物具有良好的生长、发展环境。同时,和谐的、美的社会既要拥有丰厚的物质还需要有健康愉悦的精神世界。
  其次,在和谐的社会或者说美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接纳,和睦共处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虽然存在着许多的不平等,比如君臣之间,但是这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通过家族,血缘,亲情等手段使社会关系又达到了稳固。关于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的社会和谐,我们应该批判的去继承那些和谐的,美的东西。也就是社会成员之间要象兄弟姐妹一样相互爱护,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到处洋溢善良和互助的氛围。
  第三,和谐的社会或者说美的社会在思想文化上也应该是开放的,多样性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用“和”与“同”相对立,用“和”反对绝对统一,主张思想上相互包容,兼张并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各种文化思想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崇和谐为美,那么西方传统文化的美又是什么呢? 经过探析发现,西方传统文化也把和谐视为美的真谛。同时西方古典学还认为和谐美是美的基本形态。最早提出“美在和谐”的是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的创始人、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美即是数的和谐。他指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西语论文网站,一种数目”,他甚至更进一步明确表述:“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一一和谐”[1]。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主张“美在和谐”,他认为美就是对立物的统一。他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产生的。”“自然追求对立,对立产生和谐”,“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对立造成和谐,如弓和六弦琴”,“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2]
  古希腊的“和谐美”对后世的作用深远且巨大。印度著名诗人、美学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就是一个典型的“和谐美”论者。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哲学、伦理学及宗教思想的基石就是以和谐为核心的世界观。他认为,在天地万物之间,各种事物有秩序的运行即是和谐美。而违背规律的的行为就是违背和谐的,就是不美的。因此,在泰戈尔的世界中,万物都安然自处,居于永恒的和乐统一之中。人与神,神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物与自然物都是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精神与肉体,科学与心灵也都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实现了和谐,也就实现了美。
  因此,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老的西方,虽然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但是“和谐”都体现着一种共同的文化精神。因为“和谐”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对人生社会理想的追求。在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甚至自然与自然应该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在这样和谐的社会里,人们的对于和谐的审美观才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故,和谐社会的本质其实就是美的社会。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伟.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探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曹利华.中国传统美学体系探源.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