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标题】The Idea of Insan Kamil of Liu Zhi's Thought 【作者简介】丁克家(1969-),男(回族),甘肃临潭人,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探讨所所长,探讨员,,主要从事回族与伊斯兰教探讨,宁夏 银川 750021 【内容提要】 刘智作为中国回儒的代表,他的思想中蕴含着许多伊斯兰哲学思想的主题,其中“完人”思想,就是对伊斯兰哲学思想传统中“完人”思想的儒家式表述。这一主题既是对伊本·阿拉比等的伊斯兰哲学思想的承续,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造性转化。对刘智这一思想的研讨,阿拉伯语论文,关于加深回儒对话,加深对中国伊斯兰思想文化的深化认识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Liu Zhi is a great Muslim scholar(Huiru), as a Chinese Muslim representative of the scholars between the Islam and Confucianism, his thoughts in accumulate contain many Islamic philosophy of the themes, one of the "perfect man"(Insan Kamil)thought, is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in traditional Islamic "perfect man" thinking of the Confucian type expression, this one theme that we wrote, such as the ratio of Islamic philosophy of the Developed, it i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ccording to Liu Zhi's thought, this paper will be to enhance our back to Confucianism dialogu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Islamic thought culture of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cademic value a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关 键 词】刘智/回儒/“完人”思想Liu Zhi; Huiru; "Perfect Man" [“‘回儒世界观与中国伊斯兰探讨的当代价值’学术研究会”论文选辑] 作为世界上传承不断、源远流长的四大文明之一的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一样,都在型塑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人们的文化观念当中,发展出了一套规范不同群体的人们的思维观念、行为原则、为人处世的规范,进而对不同群体的人们的价值理念、精神世界、心灵空间乃至终极关怀等等,发挥着持久性的作用,文明的传统和生命力由此也焕发着勃勃生机。 从思想与哲学层面上来说,每一种文明的本真在于其关于人类与宇宙、人类与自然、人类与自身关系的智慧发问与哲学反思。伊斯兰文明就是以“认主独一”(Tawhid)为核心价值而凝聚、整合成的一个有机结构体系。在伊斯兰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又吸收和转化了不同文明、不同地区的文化因素,使伊斯兰文明始终呈现出统一性和多元性辩证统一的文明活力,并随着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的传播而得以发扬光大。 伊斯兰文明及其哲学思想对真主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有着独到而系统、成熟的阐述、表达与实践。伊斯兰教的内涵广博而丰富,“伊斯兰”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意识、信仰体系,而且也是一种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文化形态,其贯通于穆斯林生活的所有领域并成为其“脊梁”及其文明精神的基准。正是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在吸纳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伊斯兰文明[1](P1)。 关于如何做人,做一个身心健康,有益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完善的人,是伊斯兰哲学思想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主题之一。其中,伊斯兰哲学思想中的“完人”思想及其传统由来已久,对伊斯兰哲学思想和宗教思想的作用持久而深远。 “完人”思想在我国明清之际的汉文译著家,即回儒的文本文献中都有具体的表述,特别是在先贤刘智的著述中表达和继承了这一哲学思想,并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下,进行了时代性的发扬光大。 一、“完人”思想的来源 “完人”,即阿拉伯文Insan Kamil(阿拉伯语为,在波斯语、土耳其语中为Insan-τ Kamil,即)的意译。这一术语是对先知穆罕默德的敬称,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实现了尽善尽美的人”。“完人”思想是伊斯兰文化中有关人的存在的典范的一个重要概念,与人的感觉和物质主义相对,特指人的纯粹意识和同一性。这一术语在苏非主义中特别通用,如伊本·阿拉比(Ibn Arabi,1165-1240)就是在探讨经训的基础上使用这一概念的。后来伊斯兰教逊尼派著名学者穆罕默德·阿拉维·马利基(Muhammad Alawi alMaliki,1944-2004)出版有《“完人”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 as al-Insan al-Kamil),而早期穆斯林著名的苏非大师艾·吉拉尼(A1-Jili,1366-1403)也著有《神智始末中的完人》(al-Insan al-kamil),什叶派中的伊斯玛仪(Ismailis)学派也相信每一个伊玛目(Imam)也是“完美的人”。正如吉拉尼所说:“完人是真主的摹本,就像穆圣所说:‘真主以他为原型创造了阿丹。’完人还是真理之境,因为真理是自在的,它只有通过完人才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属性。这即是经文‘我确已将重任信托大地和山岳,但它们不肯承担它,它们畏惧它,而人却承担了……,[2](33:72)的意义。正如真主按照他的形状造化那样,他还以人为原型创造了尘世。真主先于在他内心中创造的人类而存在,万物在其内心已消失,在任何存在物中都没有显现。‘库德西圣训’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是一座隐匿的宝藏,但是我愿意被认识之’。”[3](P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