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脸部器官词语的认知对比探讨[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汉泰语的脸部器官词语进行对比探讨,以汉语的“脸、面”、“眼、目”与泰语的“na”(?)、“ta”(?)为探讨对象,并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的理论,对汉泰语的转喻义和隐喻义作出系统的分类,最后从隐喻的各种类型出发研讨两者的相同点及差异点。 第一章是绪论,包括选题来源、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的基础、探讨近况概述、探讨意义、探讨范围和措施及其语料来源。 第二章是主要探讨汉泰语的“脸、面”与“na”(?)。探讨中发现,汉泰语中的“脸”都出现在具体化的隐喻中,泰语论文网站,如实体隐喻、容器隐喻、方位隐喻与颜色隐喻。对于抽象化的隐喻,两者都有相似的表达方式,也能表达一些类似的隐喻意义。然而,两种语言的异同也较显著,汉语中特有的隐喻义项包括指鲜花、极短的时间、性格和某些行为等;相反泰语使用“na”(?)来表达“上-前-后”有关的的方位隐喻,并且能投射到时间概念。其它的抽象化隐喻与某些行为和季节等意义有关。 第三章是主要探讨汉泰语的“眼、目”与“ta”(?)。我们在探讨中发现,首先汉泰语的“眼”词语中都使用了实体隐喻、容器隐喻、方位隐喻和颜色隐喻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其次,泰语论文题目,汉泰语共有7个抽象化的义项是相同的。但是,在汉语中使用“深-浅”的容器隐喻和“下-前-中心”的方位隐喻,也有很多抽象化的隐喻,特有的抽象化隐喻的义项共有11个;在泰语中有“眼是玩具”这一概念,还使用颜色隐喻来表达情感隐喻,其它的抽象化的义项共有7个。 第四章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以及本探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隐喻 转喻 汉泰对比 脸(面) 眼(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412;H136
【目录】:

摘要3-4

ABSTRACT4-10

第一章 绪论10-19

1.1 选题缘由10-11

1.2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的理论11-15

1.2.1 转喻11-12

1.2.2 隐喻12-14

1.2.3 隐喻与转喻的相互影响14-15

1.3 探讨近况概述15-17

1.3.1 中国对于人体器官的概念隐喻探讨成果15-17

1.3.2 泰国对于人体器官的概念隐喻探讨成果17

1.4 探讨的意义17-18

1.5 探讨范围和措施18

1.6 语料来源18-19

第二章 汉语中“脸、面”与泰语中“na”(?)的对比19-46

2.1 汉语中的“脸、面”19-28

2.1.1 “脸、面”的义项19-20

2.1.2 从转喻与隐喻的角度略论“脸、面”的引申义及其认知机制20-28

2.1.2.1 “脸、面”的转喻20-23

2.1.2.2 “脸、面”的隐喻23-28

2.2 泰语中“na”(?)28-37

2.2.1 “na”(?)的义项28-29

2.2.2 从转喻与隐喻的角度略论“na”的引申义及其认知机制29-37

2.2.2.1 “na”的转喻29-31

2.2.2.2 “na”的隐喻31-37

2.3 汉语中“脸、面”与泰语中“na”(?)的差异37-46

2.3.1 汉泰隐喻的相似性37-42

2.3.1.1 具体化的隐喻37-40

2.3.1.2 抽象化的隐喻40-42

2.3.2 汉泰语隐喻的异同性42-46

2.3.2.1 汉语特有的隐喻表达的方式42-43

2.3.2.2 泰语特有的隐喻表达的方式43-46

第三章 汉语中“眼、目”与泰语中“ta”(?)的对比46-79

3.1 汉语中“眼、目”46-61

3.1.1 “眼、目”的义项46-47

3.1.2 从转喻与隐喻的角度略论“眼、目”的引申义及其认知机制47-61

3.1.2.1 “眼、目”的转喻47-53

3.1.2.2 “眼、目”的隐喻53-61

3.2 泰语中“ta”(?)61-71

3.2.1 “ta”(?)的义项61

3.2.2 从转喻与隐喻的角度略论“ta”的引申义及其认知机制61-71

3.2.2.1 “ta”的转喻61-65

3.2.2.2 “ta”的隐喻65-71

3.3 汉语中“眼、目”与泰语中“ta”(?)的差异71-79

3.3.1 汉泰隐喻的相似性71-75

3.3.1.1 具体化的隐喻71-73

3.3.1.2 抽象化的隐喻73-75

3.3.2 汉泰语隐喻的异同性75-79

3.3.2.1 汉语特有的隐喻表达的方式75-77

3.3.2.2 泰语特有的隐喻表达的方式77-79

第四章 结语79-80

4.1 全文总结79

4.2 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79-80

参考文献80-83

致谢83-85

攻读学位期间已或录用的论文85-8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