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实现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介词是虚词中比较重要的一类,但由于其意义比较抽象、用法复杂,因此相对难以习得。泰国学生在习得介词“为了”时,产生了大量偏误,且偏误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本探讨将汉语介词“为了”作为探讨对象,对泰国学生在习得该词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了系统探讨。
本探讨先是简要介绍了探讨用到的两大理论基础:偏误略论理论及二语习得理论。综述了汉语介词和介词“为了”当前的探讨近况,都分别从本体探讨及偏误探讨两方面做了介绍。
本探讨随后着重对搜集到的640条语料逐条进行了略论,共得到偏误语料210条,进一步把这些偏误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冗余”、“混用”、“‘为了’后目的成分有误”、“错序”、“其他”五种偏误类型。并且,从初、中、高三个阶段、“为了”后跟两种不同成分这两个角度,泰语论文,对总的偏误数量及不同类型的偏误数量进行了统计略论。
接着,泰语论文,本探讨详细略论了泰国学生介词“为了”习得中的偏误原因。从学习者母语、目的语、词典及教材的编写、教师、学习者自身、民族认知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然后,根据研讨得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最后,总结了本探讨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泰国学习者 “为了” 习得 偏误
摘要3-4 Abstract4-6 1 绪论6-11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6-7 1.2 理论基础7-8 1.3 探讨内容及语料来源8-9 1.4 探讨措施9-11 2 相关探讨概述11-18 2.1 相关理论11-13 2.2 介词的探讨13-15 2.3 “为了”的探讨15-18 3 泰国学生介词“为了”习得中的偏误类型略论18-38 3.1 偏误类型18-26 3.2 不同阶段的泰国学生介词“为了”习得的偏误类型略论26-32 3.3 “为了”后跟两种不同成分的偏误类型略论32-38 4 泰国学生介词“为了”习得中的偏误的原因略论38-52 4.1 学习者母语方面38-39 4.2 目的语方面39-40 4.3 词典、教材方面40-50 4.4 教师方面50-51 4.5 学习者自身51 4.6 民族认知特点51-52 5 几方面的建议52-57 5.1 本体探讨和偏误探讨方面52-54 5.2 词典和教材编写方面54-56 5.3 教学方面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