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对东北方言的作用略论(3)[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扬旗’一词,在时速三百公里的列车风驰电掣地奔驰在广袤的大地上的现在,几乎成为死语,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却是普通的铁路专用词语。它是指设在火车站前后的铁轨旁边,指示火车可否进站的信号灯。信号灯中其中的一类,采用英国制造的腕木信号机。它的一端固定在柱子上,另一端横着伸出,在表示停止时腕木呈水平,表示注意时腕木下倾45度,表示行进时腕木向下垂直被信号柱遮住,即以腕木式表示信号,日语称腕木信号机‘腕木信号机’(ワンモクシンゴウキ)。自然地,作为东北方言对日语词进行了巧妙的删繁就简,取其形象,将腕木称为‘旗’,取其腕木的下垂、水平等变化,用形象的‘扬’来表示。

  ‘竖井’一词,在鸡西、抚顺、本溪等地下煤炭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可以经常听到。追溯其源,也是借鉴了日语。查阅《大辞林》等综合知识工具书就会知道,日语使用的是‘竪坑’

  (タテコウ),意指垂直下挖采掘煤炭的通道。众所周知,按中国人的喜忌习惯,对‘坑’一词的感觉不好,自然地联想到‘茅坑’,日语论文,‘挖坑埋尸’等词语。自然地,东北方言的‘竖井’一词,保留了不褒不贬的‘竖’,同时取与甘泉谐趣的‘井’来组成。

  3.民间传承

  日本语言学者佐藤亮一,在其专业学术着作《语言地理》中指出:“语言的意义和音声的联系是随意性的”。仔细品读,就会认同佐藤亮一的观点,确实在物与语言之间存在着某种约定。

  这种约定,在很多情况下与是用语言的当地民间的想象有着很重要的因果关联。

  众所周知,‘麦粒肿’﹙バクリュウシュ﹚,是人的睫毛的毛囊脂腺发生的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眼睑局部发红肿胀,形成一个小肿块,形似麦粒。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其实不用看医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痊愈。由于这一特点,在日本也有对于麦粒肿的种种想象,或因其形状似筐而称其为‘目笼’(メカゴ),或因想象为拿了别人东西而得到的惩戒,称其为‘物贳い’(モノモライ)。由此,可以了解到关于‘麦粒肿’的日本民间传承似的想象。而在东北地区,也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想象的蓄积。关于‘麦粒肿’,人们展示了同样的随意性的想象,或因想象为因偷别人东西而生,称之为‘偷针眼’;或因只需把针烧热,熨在患处就能简单地治好而称之为‘针眼’。

  ‘下駄’(ゲタ)一词,即木屐,是指刳木板底部为齿状,表面开三个孔,穿上用以套脚的木屐带的鞋子。由于穿上木屐走在路上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东北方言的‘嘎达板儿’,就是由此想象出来的。前者的‘嘎达’为拟声词,后者的‘板’为名词,表示木屐的本质,而‘儿’则是对木屐的赞美心情的表露。

  众所周知,地名,是世世代代的村民生活在一个地方,从风景以及习俗等种种视角出发,经过仔细认真的思考而得到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本溪湖煤鉄株式会社劳动过的日本工人的住宅,就坐落在本溪湖东山山坡上。早晨,太阳出来,就直接照射到这群住宅。由于这共同的背景,生活在这里的日本人称这里为‘旭街’(アサヒマチ),而居住在附近的东北人,则称之为‘阳街’。

  人们经常在路边生长着郁郁青青的一种野草,日语为‘エノコログサ’。如用汉字表述,‘エノコロ’为‘犬の子’,‘ ク文史文化サ’为草。日本着名语言学者金田一春彦在其编着的《广辞苑》中很好地进行了解释:“稻科一年草。生长在各地路旁的杂草。叶线形互生,下部为鞘状包着茎。夏,长出绿色似狗尾的穗。”

  由形似狗尾,得到共同的启发,得出类似的名字。日语的‘狗尾草’与东北方言的‘狗尾巴草’,出自不同的民间传承的想象,却如出一辙,演绎出异曲同工之妙。

  三、东北方言的分布类型

  如果将当时的社会环境作为特殊的背景,进行的认真的比较略论,并进行仔细的分类考察,就会发现东北方言分布所呈现的显着特征。

  1.沿着铁路线延伸的单纯分布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