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いき”の構造》中哲学、美学概念与范畴的翻译措施(5)[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对于“諦め”的翻译,当前出现了三种不同译法。其中,黄译为“死心”( 如第 34 页) ; 杨、徐译为“达观”( 如第 107 页、第 72 页) ; 游力在相关文章中理解为“断念”; 王译本第 11 页译为“谛观”。倘若站在一般的词汇学角度来审视这几种译法,似乎都有道理。“諦め”本身固然表示断念、死心之意,但仔细研读九鬼对“諦め”的阐释就可以看出,“意气”中的“諦め”是基于对自我命运理解上的、脱离执著的“不关心”①。这种“不关心”是饱尝世间苦难,历经薄情的浮世洗练之后的、纯洁无垢的心态,是摆脱现实中一味地执著之后的了无牵挂的潇洒、恬淡之心。而这般淡泊的心境,是需要历经真心数次被无情地背叛、品尝过情感的酸甜苦辣、失去了对异性原有的淳朴的信赖后,方可历练出来。

  由此可见,九鬼所谓的“諦め”,并非黄译的“死心”,而是饱经浮世薄情且看破红尘后的淡泊和不执念,是断了念头乃至其后的安之若素、泰然处之,这便需要一颗“脱俗”且“超然”的心,而绝非是“万念俱灰”的“死心”。所以说,“死心”应属于错译。除此之外,杨、徐均译作“达观”,王向远认为译作“达观”本质上虽无大错,但意义表达上还不到位,还太一般化,没有译出九鬼周造赋予这个词的美学意蕴。因此,他将“諦め”译为“谛观”,从词源学角度阐释了“諦め”和“谛观”在某种层面上完全同义,并指出: “‘谛观’是失望( 不是绝望,不是死心) 后的看得开、想得开的超越心境,也就是一种审美的静观。”

  笔者认为,“谛观”不仅在字面上沿袭了“諦め”中的汉字“谛”,也在艺术内涵和审美意境上恰切地传递了九鬼周造所倡导的佛教的非现实性。黄译在“死心”后接着翻译为“是立足于对命运的卓见,经脱离执著所表现出来的漠不关心”,但所谓“漠不关心”并非“死心”之意,而是一种磨砺后的超脱和豁达。显然,黄译的“死心”与后文解释的“漠不关心”,两者的表述形成了前后矛盾。况且,“死心”作为一个日常性词语,难以作为美学乃至哲学上的抽象概念使用; 而“达观”虽同为佛教词汇,但又似乎缺失了美学意义上的“审美静观”之意,故于形于义,“谛观”都能从各个侧面充分体现“意气”的原意。

  3. 对于“野暮”( やぼ) 的翻译。

  在研讨基于异性交往的特殊性公众圈中的价值判断时,九鬼引入了一组对立性的概念“意気”和“野暮”( やぼ) 。在杨和徐译本中,将“野暮”译成“俗气”,而黄和王译本中将之译为“土气”,但究竟“土”、“俗”之间存在着哪些微妙的异同,我们还是从词汇的本身入手加以辨析。

  《广辞苑》对“野暮”有如下注解:世情に通ぜず人情の機微をわきまえないこと。風雅な心のないこと。特に、游里の事情に通じないこと。また、その人。不粋。無骨。無風流。

  由此可见,所谓“野暮”( yabo) ,即不通晓世间人情,毫无风雅之心; 尤指不谙游里之事,“不粹”、“不风流”等。也就是说,“野暮”是“意气”的反义词“不意气”,即因没有经过异性交往的特殊公共圈( 游里) 的熏陶和磨砺,而不能具备上述“意气”的三种外观和内在的涵养。“意气”在某一层面上体现出的是一种“高雅”,那么与其对应的词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俚俗”、“粗俗”或“俗气”。但“野暮”作为美学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俗”。《汉语大词典》对“俗气”的解释是: “指粗俗或庸俗的情趣、格调”; 而“土气”有不雅致、不时髦之意,一般用来形容乡下人,如老舍《四世同堂》八二: “拿毛巾当作手绢,带出点乡下人的土气。”再从“野暮”这个日语词汇的词源来略论,它是由“野夫”( やぶ) 音变而来,是指在田野间耕作,不谙城市事态风情的“田夫野人”( 乡巴佬) ,后逐渐引申为“土气”和“不高雅”之意。在此之所以用“土气”而非“俗气”或“粗俗”,是因为据九鬼在阐释“野暮”时所援引的文学著作,例如为永春水的《春告鸟》中对“野暮”的理解,大都是指没经历过妓院熏陶而不解世间风情的乡村野夫的形象。这些“不意气”的“乡巴佬”身上体现的“青涩”,都是“意气”的“城市派头”们所摒弃或厌恶的,日语论文,这是两个对立的价值判断。而“俗气”往往是“土气”的,但“土气”并非完全表现为“俗气”。“俗气”一般是具有“低俗趣味”的,比如过于华丽的服饰或浓妆,或在行为举止上的矫揉造作; 但“土气”通常包含“淳朴”之味,体现出不高雅的“市井气”或是不解风情的“乡下味”。因此,“土气”一词与九鬼周造所阐述的“野暮”包蕴同一意味,而“俗气”或“粗俗”却无法全面地体现出乡下佬的淳朴气息,也就不能全面地涵盖其美学层面上的意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黄译本虽把“野暮”译成了“土气”,但将“下品”与“高尚”( 上品) 相对,译为“低俗”,从而混淆了两个二级概念。

  除上述“意气”( iki) 的二级概念的翻译上出现纰漏外,在翻译“いき”的相关概念时,个别译本也同样出现了误译现象。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