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外二语习得领域内语言学习关键期探讨综述[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论文关键词: 第二语习得 关键期假说 探讨综述 
  论文摘 要: 本文针对二语习得领域内的语言学习关键期探讨作一简要综述,简述了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理论探究和实证性探讨。回顾了二语习得关键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从赞成与反对两方面研讨了关键期假设存在的理论依据。 
  一、引言 
  所谓关键期(Critical Period,简称CP),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Fromkin and Rodman,1983)。语言学习到底有无关键期?关键期对第二语言习得究竟起多少影响?这些问题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语言探讨者在二语习得中关注的一个探讨领域。本文就二语习得关键期探讨作一个简要的综述,略论国内外二语习得关键期探讨的近况,理清探讨的思路,以供同仁们参考。 
  二、关键期假说理论提出的历史回顾 
  20世纪中期,外语学习最佳起始年龄的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成为语言学家和学者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早在1959年,美国神经学家Penfield和Robert提出了“白版理论”。他们的探讨从生理学的角度指出:儿童的语言习得与大脑的发育有关。儿童出生时大脑就具有固定的功能用于语言和感知,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人生最初的十年,当大脑逐渐失去可塑性时,最佳时期将会消失。1967年,Lenneberg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首先提出了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简称CPH)。关键期假设认为:青春期以前,学习者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处于发育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因此比较容易学会地道的第二语言,而成人发育完全成熟,大脑逐渐失去可塑性,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因此较难学会第二语言。这个观点对语言学探讨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此后,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就一直是二语习得探讨领域中一个长期争论的焦点。 
  三、支持关键期假设的观点和探讨 
  赞成关键期假设理论的Crisitine Weber-Fox和Helen Naville用一种行为主义和电生理学相结合的措施来检验年龄是否起限制影响,以及如何起影响等问题。这项实验探讨的题为“二语沉浸延迟对功能神经支系统的不同作用:双语学生的ERP和行为主义理据”。他们让年龄悬殊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自我报告二语水平,并对受试者进行语法评分,将得到的行为数据与测量到的大脑某些部位的脑电活动作比较。结果表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能力随初始学习年龄的增长而呈直线下降,学习者的初始学习年龄越大,语义功能越慢。左半脑的专门化程度减弱,右半脑参与句法加工的程度加大。“婴幼儿时期已经就有的某些语言加工的神经支系统的发展受到发育成长变化的制约”。该探讨还发现神经支系统习得开放和封闭词类时在分布和时间上表现出异同,年龄较大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人习得开放词类比较慢。这项探讨结果肯定了关键期理论。 
  从神经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脑侧化完成之前,大脑两半球是均势的,存在两个语言区域,左右半球各一个,左半球用于储存母语,右半球用于接受第二语言,但是随着大脑各个组织功能专门化的完成,右脑中的功能相对较弱的语言区消失(詹姆斯,英语论文,1996;Fromkin & Rodman,1983)。也有一种理论认为,人出生后随着大脑功能的侧化,神经组织失去了灵活性,语言学习所必需的某些脑神经组织在关键期后无法到达。Lennberg(1967)认为语言习得是由生物因素所决定的过程。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大致限定在2岁到青春期之间。在这个阶段,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轻松自然地习得。青春期到来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经发生了侧化(Lateralization),人脑已发育成熟,大脑逐渐失去可塑性,英语论文题目,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难。通过对脑神经的探讨和试验,Long发现脑神经成熟的因素能引起大脑功能逐渐区域化,成熟以后语言习得就很难发展。通过一些实验结果和数据说明,青春期以后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其语法和句法无法达到本民族学生的水平。他认为,不同的语言功能永久性储存于大脑的某个部位,而大脑的磷脂化(myelination)过程又导致大脑的可塑性降低。国外许多探讨发现,青春期前的儿童学习第二外语口音域目标语国家人的口音更接近。Patkowski(1990)在探讨中发现,15岁前到达目的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取得了母语或近似母语的口语等级,33人中有29人获得4/和5的等级(5表示发音不带口音),成人学习者34人中只有1人获得5的等级。Thompson(1991)在探讨中也发现,年龄是预测第二语言最后达到的口语等级的最重要因素。这些探讨都表明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年龄越小,最后达到的水平就越高。 
  心理语言学也对关键期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Johnson与Newport(1989;1991)和Johnson(1992)的探讨。他们以句法判断为作业任务,以3—39岁移居美国、母语为汉语或者朝鲜语的人为被试,进行了探讨,得出下述结论:7岁前移居美国的被试人语言水平同本国人没有区别,7—15岁则明显显示出成熟带来的衰退。 
  以上探讨和实验结果表明,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的习得受到生理发展的严格制约,不管是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似乎都有个关键期的问题。 
  1999年,美国二语习得专家David Birdsong编辑出版的力作《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假设》(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反映了关键期假设探讨的最新成果,书中对探讨二语习得年龄异同和关键期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将许多从不同角度探讨关键期的论文编排在一起,在对该探讨领域出现的措施及理论立场的多样性进行全面介绍的同时展现当今关键期探讨的最新动态。书集的贡献在于集中反映了关键期假设探讨的深度、广度和成果的丰富性,再次证实了“关键期问题在二语习得探讨中具有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