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元认知策略对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作用(1)[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学习策略是第二语言习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它的运用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本文就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弱的现象着手,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出发,进一步阐述了高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性,研讨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元认知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导语 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师生对此也一直非常重视,“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是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具体要求。然而,当前中学的英语阅读近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学生的时间、精力投入与学习效果不能成正比,“高耗低效”较为突出。根据《考试大纲》,阅读能力测试有以下要求: 1.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意图; 2. 理解主题思想,进行总结概括; 3. 理解支撑细节,其中包括词义、句义和段落大意; 4. 透过表面文字,挖掘和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略论对比,总结归纳,推理判断等诸项思维活动,推导隐含的寓意。 结合中学生阅读能力实际,我们发现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归纳能力不强。归纳能力是一种概括能力,它要求读者通过阅读,应用阅读策略,把分散的、零碎的信息概括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许多学生能读懂全文,但无法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揣摩作者意图和理清行文线索,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 2.推理能力薄弱。推理能力是一种演绎能力。推理是否正确直接作用到结果的正确与否,有些学生只能拘泥于文章的表层特征,不能根据阅读材料中所提及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推理,英语论文,挖掘文章隐含的深层含义。 3.感受能力欠缺。阅读,说到底是读者和著作乃至作者之间的交流,双方的沟通体现在读者能够正确理解著作,甚至感受到作者的心声。这种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美学欣赏能力,它在阅读理解中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是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学生感受能力欠缺主要由下列因素导致: 第一,学生被动阅读,落后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束缚了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材料来学习词汇、语法,忽视培养学生语篇略论(discourse analysis)的能力。 第二,语言因素(language factor)限制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是对立的统一体。因此,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扎实的语言知识。 第三,非语言因素(non-language factor),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文化背景等,这些方面所表现出的不良现象与不足也阻碍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第四,对学习策略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应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着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英语阅读能力。 第五,所选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英语阅读教学过于功利化,英语阅读训练局限于做几道阅读理解题,学生有阅读焦虑心理体验,无法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要解决以上问题,教师首先应正确地认识阅读。Grellet(2017)明确指出,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取信息”。 Hess & Jasper (1995) 指出:“学外语的一个途径是到把该语言作为本族语的国家去生活;另一途径是用目标语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中得到乐趣”。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只局限在课堂的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更不可低估。 本文试图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入手,谈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元认知策略,从而使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对阅读过程的认识 阅读,既是英语学习的手段,更是英语学习的目的。阅读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活动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从字词识别,句子理解,英语论文,直到课文意义的建构,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活动。同时,它又是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的应用和处理的过程,阅读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图式)积极主动地对文字材料所表达的信息进行预测及解码。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常见的阅读模式包括“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或“意念驱动”模式(Concept-driven model)和“自下而上” 模式(Bottom-up model) 或“信息驱动”(Data-driven model)模式以及两种过程的相互影响的模式,也称“综合或交替”模式(Interactive model)。“自上而下”模式或“意念驱动”模式是Goodman(1967)提出的,他认为读者在接触到阅读文本时,其中的标题、某个词、某句话、某个图表、甚至某个符号都有可能激活读者大脑中的某些相关知识,从而使读者找到阅读定位,并形成对所读内容的预测。成功的预测可以使读者顺利地完成阅读;反之,读者将不得不推翻自己的预测,寻找新的“论据”,并不断形成新的预测,直至完成阅读。而“自下而上” 模式或“信息驱动”模式则强调输入材料中的语言信息,认为阅读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入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由于两种阅读模式的局限性,新的阅读模式“综合或交替”模式应运而生。它强调两种阅读模式不是孤立地,而是同时或交替出现在阅读中。70年代后期提出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更强调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所起的影响。然而,无论是哪种模式,每一过程都离不开阅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参与和运用,更离不开阅读者依据所读的上下文而进行的假设、预测、验证、确定等大量而复杂的逻辑理解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就元认知策略来说,阅读理解监控起着极其主要的影响,即读者必须把自己的阅读过程作为意识对象,积极加以监控,并且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补救策略去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来说,阅读中常见的元认知活动包括建立阅读目标、根据目标调整阅读速度和策略,评价阅读材料、补救理解失误、评估理解水平等。因此,一个有效的阅读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元认知活动过程。 三、元认知策略的涵义 对于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的探讨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二语习得探讨认为,学生能否掌握并恰当、灵活地应用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记忆策略、交际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将是联系到他们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其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自觉心理,是学会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它与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knowledge)同属元认知(meta-cognition)范畴。在二语和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知识是对于学生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knowing about learning.)(O'Malley et al. 1989). Flavel从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三方面给元认知知识下了定义,即学生对自己认识能力的了解,也就是自己擅长哪方面的学习,如是文字能力还是空间能力;对学习任务及要求的判断,即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花费不同力气去解决;以及对如何以最佳方式达到目的的知识。Cohen(2017:7)认为元认知策略就是有关前评价和前计划,再计划与再评价以及语言学习活动和语言应用场景的后评价。元认知策略让学习者通过协调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认知。 O'Malley & Chamot (2017:144)认为元认知策略就是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来调节语言学习行为。元认知是保证学习活动成功的更高级的执行技能,它包括对学习的计划和管理功能,是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外语学习中,它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regulatory measures),如制定学习计划(planning),监控学习过程(monitoring)和评估学习效果(evaluation)(Brown et al. 1983)。培养学生对学习性质的元认知意识也属元认知策略(Wenden 1987a:160)。元认知知识或元认知意识是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所学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自己语言学习的能力,才能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目标,随时监控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