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而合作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中得到了许多精辟理论的支持。这些理论指导着合作学习的探讨和运用,也解释了合作学习有效的原因,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合作学习的信任和期望。合作学习理论在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本质等方面与行为主义、信息加工理论、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社会心理等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正因为这一点使得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更为科学更为坚实。
(一)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由于各国合作学习的实践差别较大,代表人物很多,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所强调的理论也各有侧重。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合作学习的行为主义观、人本主义观、信息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
1. 合作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强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强调行为获得的结果决定该行为以后出现的概率。即学生在做出某个行为以后,得到他希望的结果,或是学生原来厌恶某种刺激,但是做出某个行为后这种刺激消失,学生以后再次出现该行为的可能性都会增加。为了使强化有效在合作学习中就要从相倚性、及时性和特异性出发,关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各种行为做出及时的评价和奖励,以此作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强化,英语毕业论文,从而形成和巩固刺激—反应的联接(转引路海东,2017:242-295)。社会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完全来源于直接的经验和强化,也来源于关于榜样的观察和模仿。由于个体的认知对行为具有调节影响,因此在合作学习当中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强调学生要面对面的促进式互动。组内成员的异质性使得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在某个方面成为其他成员的学习的榜样。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某个行为产生了一个结果,而另一个观察到这个结果,如果对他有积极影响,这个学生就会把这个行为和结果的联系记住,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有类似情境他也会做出这样的行为(转引施良方,2017:89-97)。
2. 合作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层,由底层到顶层依次为:生理的需要,比如吃饱、穿暖;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顶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自我调高的需要、求知欲的满足等。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关于每个学生而言,需要也不同。有的学生需要得到尊重;有的需要良好的交际,需要有归属感;有的只想要学习,满足求知欲等等。合作学习恰恰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满足各自的需要,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求知欲(转引庞国赋、王冬凌,2017:78)。
三、 探讨措施 .................17-20
(一) 调查的目的及内容................. 17-18
(二) 调查的对象和措施................. 18-20
四、 调查结果与讨论 .................20-30
(一)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近况及................. 20-27
(二) 针对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途径................. 2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