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语言教学面临的挑战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被看成是一种权威,就像我国古代伟大的学者韩愈所说的一样,教师一直扮演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甚至有人认为教师就是知识之源,好像一本“活字典”、“活百科全书”。在课堂上,老师们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的中心,然而学生只是一味的记笔记,听老师所讲的。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没有任何信息交换,也没有一点儿情感交流,只有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和“记”,上课的形式非常的单调,枯燥。更重要的是,老师也“照本宣科”,仅仅告诉学生需要知道的,学生的任务也就只是学习老师所讲的这些东西。在课程结束时,如果学生能够很好的把老师以前所讲过的那些东西展现出来,他就能获得一个好的分数。要是有差生,那可能他逃学或者懒惰,也或者他是低能儿。尽管我相信很多讲语言学的老师对作用学生学习的因素很敏感,但是他们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操纵整个教学过程。在中国,在英语学习的这个圈子里,很多人都抱怨“高分低能”这种情形。许多人学了几年英语,但是他们发现读英语方面的书还是非常困难,更不用说用英语清楚流利的表达他们。中国副总理李岚清曾指出,“中国的学生在学了几年英语后,他们任然还是不能很好的听、说、读、写,他们使用英语,应用英语的能力依然很低”。(李岚清,1997)为了提高学生使用英语、应用英语的能力,中国英语教学的改革已经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实施了,英语毕业论文,许多人相信自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也需要有更高的应用英语、使用英语的能力。但是,事实上,那些在英语考试中获得很高分数的学生,在应用英语、使用英语方面的能力却很差。
1.2 探讨的目的及意义
1.2.1 探讨的目的
为了迎合我国的快速发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改善英语“教”与“学”的措施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中情感教学被认为是以学习者学习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教学措施之一。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将促进师生和谐交流,英语论文网站,并且在英语课堂上,这种和谐的交往也将使老师的任务顺利完成,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因此,探讨情感对改善和促进英语教学成果有很大的帮助,意义举足轻重。并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好情感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当前,一个成功的人不仅需要杰出的智慧和能力,而且更需要“情商”,良好的人际联系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不懈的追求。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认知方面,而很少关注情感因素。并且那些所谓的“学习冠军”在学习中也没有经历过学习的乐趣,并且这些学生也很少活动,仅仅“机械”般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力没有被激发起来,知识的“灌输”成为课堂上独一无二的特征。许多事实证明,我们培养的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他们都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我们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渗透。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败笔”。事实上,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应该被当成一种技术一样来展示,而应该充满人类的情感。那就是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对教学对象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力,并且应该使当前教育过程中所重视的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更加具体化。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取得英语教学的成功教师必须要把情感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好情感。与之同时,教师们还要充分利用情感教学的功能,那就是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认知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情感在教学的影响更加明显的凸现出来。
1.2.2 探讨的意义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独一无二的,也不是全能的。情感和认知不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相反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如果在学过程中缺乏有效地情感应用,那么学生的认知能力将不会有很大的提高。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情感应用将创设一个更加有利的教学环境。人主义心理学强调:要想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统一起来。心理学家也认为如果人际心理是可以兼容的,它就能让其他人有一个积极地反应,否则,当他们不兼容是的时候,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会给另外一个人造成负面的反应。当教育者们在教学生的时候就是使他们在心里上是兼容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够促使教育者们把知识转换成道德信念的催化剂,从而为成功的教学铺上一座牢固的心理桥梁。(卢家楣,2017)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同样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情感能够作用一人的感觉、情绪、心情以及态度,包括动机、兴趣、个性、意志、自尊、渴望、抑制等。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应用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力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的是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改善师生的联系,形成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保质顺利完成。
2 探讨近况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